()虻虫

虻虫入肝经血分,善攻血结,逐瘀消症之功与水蛭相似,二药有相辅相成之效,常共冶一炉,攻坚散结。余治疗妇女月经不行,或产后恶露,脐腹作痛,常用?《妇人良方》地黄通经丸。方用:熟地黄90克,虻虫、水蛭(糯米炒黄)、桃仁各50克。研为细末,炼蜜丸,每丸5克重。空心温酒下1丸。未知,加至2丸。本方用熟地补血养血以固本,用虻虫、水蛭攻坚散结,用桃仁活血化瘀以治标。使用时,余常加入黄芪、当归、赤芍、川芎增强补血活血之力,以免攻之太过而伤正。

()降香

降香,芳香行气,活血定痛。余治疗胸痹,真心痛(心绞痛),常用《任应秋论医集》中的参七散,改散为丸。方用:白人参、三七、川附片、川郁金、山楂、五灵脂、肉桂、降香、乳香、炙甘草。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日服2~3次。值得一提的是,中药十九畏歌中有“人参最怕五灵脂”之戒,此方却反其道而用之,余多年临床观察,如此用药,不仅没有不良反应,反而有增强药效之功。

()泽兰

泽兰与泽泻相伍,散瘀调经之功甚著。余治疗妇女月经延期,色黑有血块或月经闭止不通者,自拟一方,名曰桃红四物二泽丸,方用:泽兰、泽泻、当归、赤芍、川芎、生地、桃仁、红花、鸡血藤、丹参、三棱、莪术、水蛭、桂枝、地鳖虫各50克,大黄、甘草各2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攻补兼施,逐瘀而不伤正气,补血而不留瘀滞,用之临床,疗效甚佳。

()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与穿山甲相伍,大能催乳。《本草纲目》中说:“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常流。”余治疗产后乳汁不通或乳汁过少,常用《医院方》的下乳涌泉散,方用: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生地、柴胡、漏芦、桔梗、木通、白芷、通草、山甲、王不留行各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乳汁乃血气所化,方中用四物汤(当归、白芍、川芎、生地)养血活血,培其本源;用柴胡疏肝理气,通其经脉;用天花粉、桔梗散结导滞,助其药力;用白芷、漏芦、木通、通草、穿山甲、王不留活血通经,散其瘀滞。此方立意巧妙,兼顾表里,有补有通,服后乳汁自通,如泉水之涌,故以名之。另用木梳早晚刮乳房二三十遍,无不神效。

()苏木

苏木善于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治疗跌打损伤,脑外伤后遗症,余常用《医宗金鉴》中的八厘散。方用:苏木面3克,半两钱3克,自然铜(醋淬7次)9克,乳香9克,没药9克,血竭9克,麝香0.03克,红花3克,丁香1.5克,番木鳖(油炸,去毛)3克。共为细末,黄酒温服,每次服3克,每天服2次。忌生冷发物,猪头肉、茶水、糠米粥。

()半夏

半夏和胃降逆,善治呕吐。治疗妊娠恶阻,泛吐清涎,不思饮食者,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安胃饮。方用:清半夏50克(温水淘洗两次,待毫无矾味,然后入煎),净青黛9克,赤石脂50克。煎取清汁1大碗,调入蜂蜜克,徐徐温饮,一次只饮一口,半日服尽。方中用半夏和胃气,赤石脂除湿痰,青黛泻肝火,蜂蜜通腑气。一般在服完1~2剂药后,呕吐即止,饮食渐思,精神逐渐旺。

()天南星

天南星生用外敷,最能散结消肿,治疗疔毒。治疗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扑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凡外科一切顽恶肿毒及蛇虫咬伤,蜂蝎螫毒,癣疥湿癞,皮肤瘙痒,冻疮痒痛,余常用《外科正宗》中的如意金黄散。方用:天南星50克,天花粉(上白)克,黄柏(色重者),大黄、姜黄、白芷各克,紫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各50克。研细过目筛,瓷器收贮,勿令泄气。凡遇红赤肿痛,发热未成脓者,及夏月火令时,俱用茶汤同蜜调敷;如微热微肿,及大疮已成,欲作脓者,俱用葱汤同蜜调敷;如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湿痰流毒,附骨痈疽,鹤膝风等症,俱用葱酒煎调;如风热恶毒所生疾患,必皮肤亢热,红色光亮,形状游走不定,俱用蜜水调敷;如天泡、火丹、赤游丹、黄水漆疮,恶血攻注等症,俱用板蓝根叶捣汁调敷,加蜜亦可;汤泼火烧,皮肤破烂,麻油调敷。本方有清热、解毒、消肿、定痛之功效,是一首外科名方。皮色不红者忌敷,并忌入口。

()白附子

白附子善祛风通络,治疗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僻,俗称吊线风。是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顾,风邪乘虚入中脉络,气血闭阻所致,治疗以祛风通络,养血和营为法。余常用《杨氏家藏方》的牵正散和《审视瑶函》的正容汤加减治之,方用:白附子15克,白僵蚕10克,全蝎5克,羌活、防风、秦艽、胆南星、制半夏、木瓜、黄松节各15克,甘草5克。每日1剂,2次分服。上方中全蝎、僵蚕、白附子祛风化痰,羌活、防风加强祛风散邪之力;胆南星、半夏长于化痰,可除阻滞脉络的顽痰;木瓜、松节平肝息风,和血舒筋。诸药合用,丝丝入扣,故能收到较好的疗效。方中重用白附子,未见不良反应。配合针刺合谷、地仓、颊车、太阳、下关、翳风、颧髎、承泣、球后等穴位,疗效更佳。

()白芥子

白芥子,善化寒痰,能止咳平喘。治疗顿咳(百日咳)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鹭鸶咯丸。方用:麻黄12克,苦杏仁60克,石膏60克,甘草12克,细辛6克,紫苏子(炒)60克,白芥子(炒)12克,牛蒡子(炒)30克,瓜蒌皮60克,射干30克,青黛30克,蛤壳60克,天花粉60克,栀子(姜炙)60克,人工牛黄5克。除牛黄外,其余麻黄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加炼蜜制成大蜜丸,每丸重1.5克。梨汤或温开水送服,1次1丸,1日2次。根据患儿的年龄大小增减药量,收效甚佳。

()皂荚

皂荚善于祛风痰,止抽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载有医痫丸一方,重用皂荚、白矾祛风化痰,定痫止搐,治疗痰阻脑络所致的癫痫有效。方用:生白附子40克,天南星(制)80克,半夏(制)80克,猪牙皂克,僵蚕(炒)80克,乌梢蛇(制)80克,蜈蚣2克,全蝎16克,白矾克,雄黄12克,朱砂16克。以上十一味,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生白附子等九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可。口服,成人1次服3克,1日2~3次;小儿酌减。本品含毒性药,应严格控制药量,不宜多服,孕妇禁用。

  皂荚外用吹鼻,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使人喷嚏连连,发挥醒脑之功效。癔病,又称歇斯底里,主要表现为麻木,感觉过敏,突然失明,突然发生完全性听力丧失;失音或喉部梗阻感;肢体瘫痪、不能站立或不能步行,但无肌肉萎缩;痉挛发作,倒地、抽搐,常常是手足乱舞,有时扯头发、咬衣服。还可表现为突然情感爆发,哭笑不止,撞头,扯头发,咬衣服,捶胸顿足,满地打滚,常伴有情绪的急剧转变和戏剧性表现。余常用皂荚散治之,常获捷效。方用:皂荚3克,细辛3克,冰片1克。将牙皂用刀刮去皮,与细辛、冰片共研为细末,装瓶密封备用。取一小纸片卷成细纸筒,取药面少许,以纸筒吹入患者鼻中,取嚏为度。本方证属中医厥证范畴,发病每因情志过极,导致肝气不舒,气机逆乱,上壅心胸,阻塞清窍。发病前,患者每有精神受刺激病史,而后出现不同的精神障碍,这是使用本方的重要指征之一。该方皂荚能祛风豁痰,对局部黏膜有刺激作用,更加芳香走窜之冰片、细辛以开窍醒神。三药合用,药简力专。

()桔梗

桔梗,利咽喉,止咳喘,祛痰排脓,能载药上行,有舟楫之功。余治疗咳嗽吐脓,痰中带血,或胸膈隐痛,将成肺痈者,常用《景岳全书》中的桔梗杏仁煎。方用:桔梗6克,杏仁6克,甘草6克,阿胶9克,金银花9克,麦冬9克,百合9克,夏枯草9克,连翘9克,贝母12克,枳壳6克,红藤6克。如火盛兼渴者,加天花粉9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桔梗、杏仁、贝母化痰止咳;用金银花、红藤、连翘、夏枯草清热解毒;用麦冬、百合、阿胶润肺止血;用甘草调和诸药。组成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剂,临床使用,颇有效验。

()旋覆花

旋覆降气止呕之良药也。其代表方为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太阳证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年1月10日,余之弟媳患颈椎病突发眩晕呕吐,不能行走,不能进食,病情十分严重,侄女从浙江省昆山市给我打来电话,诉说了她妈的病情,我立即在电脑上发了一个处方。方用:旋覆花、代赭石、党参、清半夏各15克,生石膏3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50克,天麻、钩藤、陈皮、竹茹各15克,甘草10克,干姜5克,大枣5枚。水煎服。嘱服3剂,每天服1剂,每次服30~50毫升,每3个小时服1次。接到处方,侄女立即开车到药店抓了药,煎了药,照我说的服法给她妈服用。11日上午服了半剂药呕吐就停止了,还可以吃一些稀粥。3服药吃完,呕吐不再发,饮食如常。本方是在旋覆代赭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加天麻、钩藤,乃仿天麻钩藤汤之意,定眩晕也:加龙骨、牡蛎者,宁心安神,敛心气也;加陈皮、竹茹者,仿橘皮竹茹汤之意,益气和胃,清虚热,止呕吐也;加干姜者,以制石膏、竹茹之过于寒凉也。药物对症,故见效甚速。

()白前

白前乃肺家要药,止咳功臣。余治疗风邪犯肺之咳嗽,症见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常用《医学心悟》止嗽散,方用: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36克,甘草12克,陈皮18克,共研细末,做成散剂,每次服6~9克,一日服2次。风寒咳嗽,加生姜、苏叶、防风;风热咳嗽,加连翘、桑白皮、瓜蒌皮、芦根;风燥咳嗽,加桑叶、沙参、天冬、麦冬;暑湿犯肺之咳嗽,加藿香、佩兰、香薷、西瓜翠衣;痰湿中阻之咳嗽,加半夏、茯苓、紫苏子、冬瓜仁。无论何种咳嗽,只要随症加减用药,皆能收到良好效果。

()贝母

贝母有川贝母、浙贝母两种,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功效虽同,然其药性略有差异。川贝母长于润肺止咳,多用于治疗燥咳、久咳之症;浙贝母长于散结消痈,多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等症。余治疗肺燥有痰,咳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等症,常用《医学心悟》中的贝母瓜蒌散。方用:川贝母9克,瓜蒌6克,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治疗痈疡肿毒初起的《仙方活命饮》中则用浙贝母。另外浙贝母还有缓泻之功,余治疗胃酸过多常用乌贝散。方用:乌贼骨85克,浙贝母15克,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日服2~3次,常收立竿见影之效。用浙贝母是为了防止乌贼骨固涩之弊。

()前胡

前胡为治疗肺热咳嗽之要药,有搜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前胡止小儿夜啼,首见于《外台秘要》引《小品方》的一物前胡丸。方用:前胡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每服1丸。每日3次。加至5~6丸,以愈为度。至明代李中梓著《本草通玄》,亦谓前胡“止小儿夜啼”。小儿夜啼者,皆有因由,或因风热侵扰,或因胃腑饱胀,或因痰喘咳嗽,或因心火炽盛。前胡一药,能疏散风热,开胃化食,化痰止咳,下气降火,诸证悉除,则无夜啼之患。

()瓜蒌

瓜蒌既能清热,亦善软坚。《医宗金鉴》瓜蒌牛蒡汤,乃善用瓜蒌者也。方用:瓜蒌仁、牛蒡子(炒研)、花粉、黄芩、栀子(生研)、连翘(去心)、皂刺、金银花、陈皮、青皮、柴胡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治疗乳痈,确有特效。余常用之,加入生石膏50克,见效甚速,且无不效者。一般服用3剂,便能收到肿消、痛止、热退的效果,较之于注射抗菌素收效更为快捷。乳痈初起,红肿热痛,高烧突起,急煎药服之,越早越好,每剂药服2次,每4小时1次,昼夜不可间断,1日可服2剂。投以重兵,即可灭其炎炎之势,一举歼之。如此灵验之方,往往被置之高阁,弃而不用,不亦诞乎?

()天竺黄

天竺黄,其性寒,故有清热之功。治疗鼻腔时流浊涕的鼻渊(多见于急慢性副鼻窦炎),当用祛风清热之法,余常用《古今医鉴》中的天竺黄丸。方用:当归、川芎、白芷、人参、茯苓、麦门冬、防风、荆芥、薄荷、苍耳子、香附子、蔓荆子、秦艽、甘草各60克,天竺黄30克。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米汤送下。该方用当归、川芎、人参、茯苓补益气血,以固根本,用荆芥、防风、蔓荆子祛风,麦冬、薄荷、天竺黄、秦艽清热,苍耳子、香附子通窍。标本同治,故有效验。

()竹茹

竹茹性寒,善清胃热,能降气逆,故止呕呃。治疗呃逆、呕吐,余常用《济生方》中的橘皮竹茹汤。方用:赤茯苓(去皮)9克,橘皮(去白)9克,枇杷叶(拭去毛)30克,麦门冬(去心)9克,青竹茹9克,半夏(汤洗7次)9克,人参9克,甘草(炙)5克。加生姜5片,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医方集解》中说:“此足阳明药也。胃火上冲,肝胆之火助之,肺金之气不得下降,故呕。竹茹、枇杷叶、麦门冬皆能清肺而和胃,肺金清则肝气亦平矣;二陈所以散逆气;赤茯苓所以降心火;生姜呕家之圣药;久病虚羸,故以人参、甘草、大枣扶其胃气也。”

()竹沥

竹沥,清热化痰良药,宁心定志之佳品。治疗痰热上壅,咳喘痰多,大便干燥,顽痰胶结,烦闷癫狂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竹沥达痰丸。方用:黄芩克,半夏(制)克,大黄(酒制)克,橘红克,甘草克,沉香50克。粉碎成细粉,取青礞石克,加硝石30克,煅后水飞成极细粉,另取生姜克,捣碎,压榨取汁,加鲜竹沥毫升混匀,与上述粉末泛丸(每50丸重3克)。包衣,干燥,即得。每次服6克,每天服2~3次。本方能豁除顽痰,清火顺气,用于治疗癫狂初起,颇效。

()海蛤壳

海蛤壳,颇具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之功。治疗肝肺实热,头晕耳鸣,咳嗽吐衄,肺痿肺痈,咽膈不利,口渴心烦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黛蛤散。方用:青黛30克,蛤壳克。粉碎成细粉,每次服6克,日1次。本方有清肝利肺、降逆除烦之功效,用于治疗上述病症,效果显著。

()礞石

礞石有豁痰之功,善治癫狂。癫狂的病机为七情内伤,气机不畅,痰火扰心,蒙蔽心包而成。五志之火不得宣泄,炼液成痰,痰结日久,清窍闭塞,神明逆乱。治疗此种病症,余常以名医董建华创制的加味礞石滚痰汤治之,有一定的疗效。方用:礞石15克,琥珀粉1.5克(分冲),朱砂粉1克(分冲),黄芩10克,酒军3克,沉香3克。先将上药(琥珀粉、朱砂粉除外)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冲服琥珀粉、朱砂粉。方中用礞石豁痰开窍,用大黄通腑泄热,用黄芩苦寒直折火势,用琥珀粉、朱砂粉重镇安神,用沉香降气调中。合而为方,用于痰火扰心之癫狂,颇为中的。肝阳上亢而头痛、头晕者,加生石决明、珍珠母;口苦心烦者,加龙胆草、山栀子、丹皮;胸闷憋气者,加旋覆花、郁金;失眠多梦者,加丹参、炒枣仁;脘痞苔腻者,加藿香、佩兰、砂仁;情志失调者,加柴胡、香附。心病还须心药医,服药期间,应对患者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解除忧虑,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本病治疗的重要环

推荐:

乳腺增生病单方验方

慈姑三仙三甲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45例疗效观察

中药乳结散治疗乳腺增生病96例

()海藻

海藻常与昆布相伍,消瘿瘤有功。治疗痰火郁结所致的瘿瘤初起,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消瘿丸。方用:昆布克,海藻克,海蛤壳50克,浙贝母50克,桔梗克,夏枯草50克,陈皮克,槟榔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散结消瘿之功,用于治疗单纯型地方性甲状腺肿见上述证候者,久服见效

()昆布

昆布,有软坚散结、去瘀生新的作用。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产后恶露不绝,症见产后出血过多,淋漓不断,神疲乏力,腰腿酸软,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产复康颗粒。方用:益母草、熟地黄各克,当归、人参、黄芪、何首乌各克,桃仁、蒲黄、香附(醋制)、白术各80克,昆布、黑木耳各50克。以上十二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28(50℃~60℃)的清膏。取清膏与红糖和糊精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制成克(每袋装10克),即得。开水冲服,1次服20克,1日3次;5~7天为一疗程。本方有补气养血、祛瘀生新的功效,产褥期可长期服用,有助于产妇的身体康复。制颗粒,工艺比较复杂,亦可用上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1日服3次,每次服1丸,疗效相同。

()黄药子

黄药子,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故今人用以治疗癌症。治晚期胃癌、食道癌患者痰湿瘀阻及气滞血瘀证,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金蒲胶囊。方用:人工牛黄、蟾酥各5克,蜈蚣10克,金银花、蒲公英、半枝莲、山慈菇、莪术、白花蛇舌草、苦参、龙葵、延胡索、红花、半夏(姜炙)、党参各50克,穿山甲(烫)30克,珍珠10克,大黄、黄药子各20克,乳香(制)、没药各30克,黄芪、刺五加各克,砂仁80克。以上24味,金银花、蒲公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苦参、龙葵、黄药子、黄芪和刺五加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适量,乳香、没药加热溶化,用粗纱布滤液合并,加入上述清膏中,人工牛黄、珍珠研成细粉,其余蜈蚣等十一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极细混匀,加入清膏中,搅拌均匀,干燥,粉碎成细粉,混匀,装入胶囊(每粒装0.3克,即得。1次服3粒,1日3次,或遵医嘱。42日为一疗程。本方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益气化痰的功效,能缓解胃癌、食道癌之症状。

()胖大海

胖大海,善清肺热,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治疗风热外束、痰热内盛所致的急、慢性咽喉炎,症见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者,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黄氏响声丸。方用:薄荷、蝉蜕、儿茶、诃子肉、大黄(酒炙)各50克,浙贝母、连翘、胖大海、川芎、桔梗各克,甘草20克,薄荷脑20克。以上十二味,除薄荷脑外,取大黄、川芎、诃子肉、浙贝母、薄荷、儿茶粉碎成粗粉,其余连翘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大黄等粗粉拌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80目),加入薄荷脑,混匀。制成糖衣丸,每丸重0.1克。1次服20丸,1日3次,饭后服用;儿童减半。本方有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的功效,治疗喑哑,见效甚速。此药各大药店中有售,若买不到可用上方做成蜜丸服用,疗效相同。

()

杏仁

杏仁,止咳最良。《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福州方)中有叭哒杏仁粉一方,用甜杏克,白冰糖克。研和为粉,开水冲黏,当茶点服用,有润肺化痰、清金降火之功。此方治疗肺热咳嗽,既好吃,又有效,乃食疗之佳品也,犹宜于小儿患者。

  杏仁有化湿作用,因其能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余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热互结,留恋三焦,及暑湿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口不渴或渴不欲饮之湿重于热者,常用《温病条辨》中的三仁汤。方用: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仁6克,半夏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有宣化畅中,清热利湿之功效。《温病条辨》中说:“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黏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世医不知其为湿温,见其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也,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湿随辛温发表之药蒸腾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则耳聋目瞑不言,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渍,故洞泄。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结而不可解之势。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

()百部

百部,止咳良药也。余常用《冉氏经验方》中的红百煮散治疗小儿百日咳,每每获效。方用:百部、紫菀、红花、生地、杏仁、旋覆花、苦葶苈各15克,浙贝母10克。共研细末,混合均匀,分为小包,每包5克,每日1包,水煎,分2~3次温服。方中用百部、紫菀、杏仁宣肺止咳;用生地、红花、养血活血;用旋覆花、葶苈子、浙贝母降逆化痰。采用煮散法,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之析出,更能发挥药效,值得推而广之。

  治疗小儿咳嗽,症见咳嗽连连,昼夜不间断,无痰,多日未愈,夜间睡卧不宁。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小儿百部止咳糖浆方,加减投之,每获良效。方用:百部、杏仁、桔梗、桑白皮、麦冬、知母、黄芩、枳壳、陈皮、白前各10克,远志、甘草各5克。每日1剂,2次分服。原方去天南星,加白前、远志,止咳效果更好。

()紫菀

紫菀常与款冬相伍,有良好的止咳平喘作用。余治疗老年哮喘,自拟一方名曰老年哮喘丸。方用:紫菀、款冬各75克,瓜蒌子50克,麻黄45克,鳖甲(醋制)50克,黄芩50克,甘草50克,麦冬50克,黄连30克,百合75克,紫苏子(炒)25克,石膏(生)25克,苦杏仁(炒)50克,石膏(煅)25克,紫河车、西洋参、五味子、山茱萸、山药各50克,炙罂粟壳30克,蛤蚧1对。制成蜜丸,每丸重9克。本方滋阴清肺,止咳平喘以治标,补气养血,补肾纳气以固本。用于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的虚劳久咳、老年哮喘、气短烦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都有较好的疗效。

()葶苈子

葶苈子分为苦、甜二种,甜葶苈味淡甘而性缓;苦葶苈味苦而性峻,一般处方用苦葶苈。葶苈子大寒,故用于实热性痰喘,有立竿见影之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有蠲哮丸一方,服之颇效,方用:葶苈子、青皮、陈皮各50克,黄荆子、槟榔、大黄各30克,生姜10克。蜜丸9克重,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本方有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的功效,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痰瘀伏肺证,症见气粗痰涌、痰鸣如吼、咳呛阵作、痰黄稠厚,有良好的效果。孕妇及久病体虚、脾胃虚弱便溏者禁用。服药后如出现大便偏稀、轻度腹痛,属正常现象,可继续用药或减少用量。

  甜葶苈子清泻肺气,祛痰定喘,治疗小儿百日咳有良效。方用:甜葶苈子克,大枣克,红糖30克。先将甜葶苈子炒黄研为细面,另将大枣加水煮后去皮核,最后将方中药物和合调成糕即成。将药糕分成4份,每天1份,分4天吃完。大枣补脾和胃,温润心肺;红糖甘温,益气生津,诸药制糕,泻肺定喘之功甚佳且不伤正气,儿童亦乐于服用。临床使用多年方便有效。

()白果

白果之用有二,其一降气平喘,其二燥湿止带。

  白果治疗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的哮喘症,效果较好。余常用《摄生众妙方》中的定喘汤。方用:白果(去壳炒黄捣碎)21枚,麻黄、款冬花、桑白皮、制半夏各9克,苏子、杏仁、黄芩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痰稠不利,加胆星、瓜蒌皮、沙参、前胡;胸膈闷甚者,加枳壳、厚朴;肺热重者,加生石膏、鱼腥草;顽痰胶结,饮食减少者,加莱菔子、白芥子;痰壅而呕吐者,加旋覆花、代赭石。本方能散表寒、清膈热、降逆气、化痰涎,故治“寒包热哮”,效果良好。

  治疗妇人带下色黄,其气腥秽,因湿热下注所致者,余常用《傅青主女科》中的易黄汤。方用:山药(炒)30克,芡实(炒)30克,黄柏(盐水炒)6克,车前子(酒炒)6克,白果10枚。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具有健脾除湿、清热止带之功,脾虚湿盛,带下黄黏者最宜用之。

()款冬花

款冬花善治咳喘。在咳喘发作时,余常用恩师孟广奇传授的咳喘灵丸。方用:炙麻黄、炙罂粟壳、杏仁、川贝各50克,炙紫菀、桔梗、甘草各40克,核桃仁、炙百部各克,五味子、远志各30克。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本方除用止咳平喘药外,又用核桃仁补肾纳气,用五味子、远志敛肺宁神,收到良效。

()苏子

苏子润而能降,是止咳平喘之良药。治疗上盛(痰涎壅盛)下虚(肾阳不足)的咳喘症,余常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苏子降气汤,收效甚良。方用:紫苏子、前胡、制半夏、厚朴、当归各15克,陈皮、甘草各10克,肉桂3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中用苏子、前胡平喘止咳,用厚朴、半夏燥湿化痰,用陈皮、生姜温化寒痰,用肉桂引火归元,用当归活血润燥,用甘草和中止咳。诸药合用,既能降气化痰,又可散寒平冲,是临床用之有效的经验良方。

()桑白皮

桑白皮,泻肺平喘,作用缓和,虚证实证皆宜。余治疗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儿童清肺丸。

  方用:麻黄10克,苦杏仁(炒)20克,石膏40克,甘草10克,桑白皮(蜜炙)30克,瓜蒌皮30克,黄芩40克,板蓝根40克,橘红30克,法半夏30克,紫苏子(炒)20克,葶苈子10克,浙贝母40克,紫苏叶20克,细辛8克,薄荷30克,枇杷叶(蜜炙)40克,白前30克,前胡20克,石菖蒲30克,天花粉30克,青礞石(煅)10克。

  上药粉碎成细粉,炼蜜为蜜,每丸重3克。一次服1丸,一日服2次;3岁以下每次服半丸。本方有清肺、解表、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小儿肺热咳喘,疗效卓著。

()枇杷叶

枇杷叶善清肺胃之热,既可清肺热而止咽痛,又能降胃气而止呃逆。

  治疗肺胃阴虚所致的口臭、咽痛、口舌生疮、牙宣龈肿,余常用《阎氏小儿方论》中的甘露饮。方用:枇杷叶、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石斛、黄芩、枳壳、茵陈各15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天1剂,2次分服。本方有滋阴清热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牙龈脓肿、口腔糜烂等病而见上述症状者,都有较好的疗效。

  治疗胃气不降所致的呃逆(膈肌痉挛),余常用名医沈仲圭《新编经验方》中的治噫气声声不绝方。方用:枇杷叶15克(去毛),旋覆花、代赭石、姜半夏、橘红、茯苓、西洋参、麦冬、砂仁各15克,沉香、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天1剂,2次分服。方中枇杷叶、沉香和二陈汤(姜半夏、橘红、茯苓、甘草)和胃降气,用旋覆花、代赭石重镇降逆,用西洋参、麦冬、砂仁补中气。本方滋阴降逆,补中益气,用于止呃,每获佳效。

()矮地茶

矮地茶为南方的一味草药,因其止咳化痰作用甚佳,近年来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成为中药的普及品种。《湖南省中成药规范》载有复方矮地茶糖浆一方,可供参考。方用:矮地茶克,铁包金克,金樱子克,岗梅50克,沙参50克。将上药锉碎,煮提两次,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毫升时,静置沉淀,取上清液过滤。另取蔗糖90克制成糖浆,加入上清液中,继续浓缩至毫升即得。每次服25毫升,1日2次。治疗慢性及急性气管炎,有祛痰止咳作用。

()洋金花

洋金花又名曼陀罗花,具有定喘祛风、麻醉之痛功效。《外科十三方考》载有立效止喘烟一方:曼陀罗花75克,火硝5克,川贝50克,法夏40克,泽兰30克,冬花25克。共研细末,用老姜克,捣烂取汁,将药末合匀,以有盖茶盅一只盛储封固,隔水蒸一小时久,取出,以熟烟丝克和匀,放通风处,吹至七、八成干(不可过于干燥,恐其易碎)时,贮于香烟罐中备用。每日以旱烟筒或水烟袋,如寻常吸烟法吸之。余常用此方治疗哮喘病急性发作,有一时之功。

()浮海石

浮海石,清肺化痰之功甚著。余治疗小儿哮喘,一切风湿燥热,咳嗽痰喘,常用《医学从众录》中的海浮石滑石散。方用海浮石12克,飞滑石12克,杏仁12克,薄荷6克。研为极细末。每服2钱,每天服3次,用百部煎汤调下。此方虽简,用之颇灵。

()酸枣仁

酸枣仁宁神定志之良药也。

  治疗阳亢性失眠,余常用北京名医冉雪峰创立的卧佛汤治之,效果理想。方用:酸枣仁、麦门冬、石斛、杜仲、寄生、牛膝、丹参、槐米、钩藤各15克,生地、铁锈各30克,龟板50克。血压高者加青木香10克;虚热上逆加龙胆草、黄柏各15克;胃纳少者加厚朴15克,广木香10克;大便干结加大黄5~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使用时,酸枣仁的用量可加大至30克。本方治疗高血压患者之失眠,疗效更好。

  治疗因阴血不足所致失眠多梦、心悸不宁、五心烦热、盗汗耳鸣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安神胶囊方做丸治之,效果满意。方用:酸枣仁(炒)50克,川芎、制何首乌各50克,麦冬、五味子、丹参、茯苓、知母各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补血滋阴、养心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堪称良方。

()

自然铜

自然铜,多用于接骨疗伤,外用有杀虫止痒之效。治疗神经性皮炎余常用《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中的自然铜膏。

  方用:自然铜(煅末)31克,硼砂末15克,凡士林克。调成软膏,外涂患处,每日2~3次。

()

虎杖

虎杖,清热解毒之功甚著。《小儿药证直诀》用虎杖散治小儿实热盗汗,乃善用虎杖者也。虎杖,锉为散,水煎服,量多少与之,不拘时候。

  余思之,此方颇具深意,虎杖能清湿热,杜绝盗汗之源,故能收效。

()龙骨

龙骨常与牡蛎合用,有相得益彰之妙,善于摄敛正气,治疗痰喘;宁心安神,治疗失眠。收敛固涩,可止崩止带。

  治疗外感痰喘服用小青龙汤病未痊愈或愈而复发者,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从龙汤治之。方用:生龙骨、生牡蛎各50克,生杭芍15克,清半夏12克,炒苏子12克,炒牛蒡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临床中余体会到,治外感痰喘小青龙汤疗效不菲,但从龙汤不可或缺,用之则疗效巩固,不用则病情易于反复发作。

  治疗失眠,余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酸枣仁、夜交藤、合欢花治之,每收良效。方用:柴胡12克,龙骨、牡蛎各50克,党参、茯苓、半夏、黄芩、酸枣仁、夜交藤、合欢花各12克,桂枝6克,大黄3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治疗崩漏,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固冲汤治之,方用:白术30克,黄芪3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50克,山萸肉20克,白芍15克,海螵蛸15克,茜草15克,川断15克,棕炭10克,五倍子15克(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还可用于治疗少女经血不止、中年妇女血崩、上避孕环后阴道出血不止等病症,均能获得可靠的疗效。原书中方下记载:偏热加生地15克;偏寒加附子10克;血多阳脱加人参30克,附子10克;大怒之后血崩加柴胡15克。临床使用时可作参考。

  治疗白带(或黄带)过多,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清带汤(山药、生龙骨、生牡蛎、海螵蛸、茜草),余常处方为:山药1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50克,海螵蛸、土茯苓各30克,茜草、白术、黄柏、金银花、连翘、败酱草各15克,白果5枚。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一般连用5剂即可见效。若病久难愈者,可将此方配制成丸药缓图之。清带汤张锡纯谓之:“此方用龙骨、牡蛎以固脱,用茜草、海螵蛸以化滞,更用生山药滋真阴固元气。……汇集成方,其能开通者,兼能收涩;能收涩者,兼能开通。相助为理,相得益彰。”加入白果、白术,仿《傅青主女科》完带汤之意也。再与清热燥湿的土茯苓、黄柏、金银花、连翘、败酱草合用,收效自然不同凡响。

()牡蛎

煅牡蛎,软坚散结之尖兵。治疗乳痹(乳腺小叶增生)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消瘰丸,每收良效。方用:煅牡蛎克,生黄芪克,三棱、莪术、龙胆草、浙贝母各克,生乳香、生没药、血竭各50克,玄参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10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本方原本治疗瘰疬,余思之乳痹之形状与瘰疬相似,故移用之,果然有效。方中重用牡蛎、浙贝母、三棱、莪术消痰软坚,黄芪、玄参补气养血,血竭、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龙胆草疏肝解郁,有补有攻,使攻邪而不伤正,故能建功。使用时,配合外用消瘰膏,其效更彰。方用:生半夏50克,生马钱子20克,生山甲、生甘遂、皂角、血竭各15克。前5味用香油炸枯,去渣,将黄丹收膏,火候到时,将血竭粉掺膏中融化,摊做膏药敷患处。

  常与龙骨相伍,有相辅相成之功。汗为心液,龙、牡善敛心气,故能止汗。治疗自汗、盗汗,余常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牡蛎散。方用:黄芪30克,麻黄根(洗)30克,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30克,浮小麦30克。共研为粗末,水煎去渣服,每天1剂(15克),2次分服。本方有敛汗固表的作用,不仅能止自汗盗汗,而且能补虚劳不足,止心悸,治遗精。《成方便读》中说:“黄芪固卫益气,以麻黄根领之达表而止汗;牡蛎咸寒,潜其虚阳,敛其津液;麦为心谷,其麸则凉,用以入心,退其虚热耳。此治卫阳不固,心有虚热之自汗也。”

()钩藤

钩藤,善清肝火,为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要药。余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失眠等症,常用《杂病证治新义》中的天麻钩藤饮。方用:天麻9克,钩藤(后下)12克,生决明(先煎)18克,山栀、黄芩各9克,川牛膝12克,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克。重症者,可易决明为羚羊角。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杂病证治新义》中说:“本方以天麻、钩藤、生决明之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以平肝之逆,并辅夜交藤、朱茯神,以安神安眠,缓解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晕眩之良剂。若以现代之高血压头痛而论,本方所用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等,均经研究有降低血压之作用,故有镇静精神、降压缓痛之功。”

  钩藤凉肝定惊,善治小儿夜啼。治疗小儿脾虚,面青肢冷,大便清稀,神不安宁,时有夜啼,余常用《医宗金鉴》中的钩藤饮。方用:川芎、当归、茯神、茯苓、木香、钩藤、白芍、甘草各3~5克,红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以钩藤平肝,茯神宁心,茯苓祛湿,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木香、甘草、大枣温脾胃而和中气。胃气得和,心神安宁,则夜卧安宁。

()朱砂

朱砂内服安神镇静,外用清热解毒。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冰硼散治疗口疮。方用:冰片50克,硼砂(炒)克,朱砂60克,玄明粉克。以上四味,朱砂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硼砂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及玄明粉配研,过筛,混匀,即得。吹敷患处,每次少量,一日数次。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立见功效。注意药液不可咽下。

()羊蹄

羊蹄,能杀虫疗癣。余治疗诸癣疮湿痒,常用《医宗金鉴》中的羊蹄根散。方用:羊蹄根24克(末),枯白矾6克,共研细末,米醋调擦癣处。该方有杀虫、渗湿、消毒的作用,涂抹之后,可立即止痒。

()琥珀

琥珀内服镇心安神,活血散瘀,通淋溶石,外用散血消瘀,生肌止痛,治疮疗癣。治疗一切癣、疥、结核,疮疖初起已破,刀伤出血及腐烂者,余常用《急救经验良方》中的万应琥珀膏。方用:全当归15克,大黄12克,上血竭12克,川黄连12克,小生地24克,黄芩12克,真琥珀12克(另研极细末),生甘草12克,大风子肉12克,黄柏12克,枯矾12克。

  用好麻油克,将药10味熬枯,油色紫红,去滓,入琥珀末并黄蜡60克,候化开离火,用槐枝1根搅匀,冷定成膏,不可太老,埋入土内,退去火毒,一月后取出。

  用时加黄色三仙丹(水银、牙硝、明矾)少许调匀,随时擦之,看疮轻重加之。轻则以少为妙,重则稍多加,不可过多。金刃伤则不必加三仙丹。此膏愈陈愈妙。

()远志

远志与菖蒲相伍,长于宁心安神;与川贝相伍,最能化痰止咳。

  治疗惊恐不安,失眠健忘,梦中惊跳等症,余常用《医学心悟》中的安神定志丸。方用:石菖蒲、远志、茯苓、龙齿、茯神、党参各50克,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治疗肺热咳嗽,见咳嗽连连,昼夜不间断,黄痰。余常用自拟远志止咳饮。方用:远志15克,百部、清半夏、杏仁、川贝、旋覆花、黄芩、桔梗、陈皮、紫苑、款冬、白前各10克,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由《医学心悟》中的止嗽散加远志、半夏、杏仁、川贝、旋覆花、黄芩而成,增强了清肺化痰、宣肺止咳之力,疗效更好。

()珍珠母

高血压病的症状与中医的肝阳上亢相似,珍珠母有平肝潜阳之功,故用以降血压颇效。余治疗肝阳上亢,血压偏高,头昏头晕,失眠健忘等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清脑降压片方,改片为丸,有较好的作用。方用:黄芩、当归、决明子各克,夏枯草、槐米、磁石(煅)、牛膝、钩藤各60克,地黄、丹参、珍珠母各40克,水蛭、地龙各20克。研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天麻

天麻,平肝熄风之良药,善除风痰而定眩晕,通经络而止疼痛。余治疗痰厥头痛,咳痰稠黏,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者,常用《脾胃论》中的半夏白术天麻汤。方用:黄柏9克,干姜3克,天麻9克,苍术9克,白茯芩9克,黄芪9克,泽泻9克,人参9克,白术9克,炒曲9克,半夏(汤洗7次)9克,大麦糵面9克,橘皮9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息风,可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见有上述症状者。

  《脾胃论》中说:“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为定风草,独不为风所动也;黄芪甘温,泻火补元气;人参甘温,泻火补中益气;二术俱苦温甘,除湿补中益气;泽、芩利小便导湿;橘皮苦温,益气调中升阳;曲消食,荡胃中滞气;大麦孽面,宽中助胃气;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大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发燥也。”

()合欢皮

合欢皮安和五脏,故能安神解郁,可治疗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多梦、头晕、乏力,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夜宁糖浆。方用:合欢皮克,灵芝50克,首乌藤克,大枣75克,女贞子克,甘草30克,浮小麦克。以上七味,加水煮沸后,于80℃~90℃温浸2次,每次2小时,合并温浸液;灵芝粉碎成粗粉,用适量的乙醇浸泡7天,压榨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备用;药渣与其余五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两种溶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克与适量的防腐剂,煮沸使溶解,滤过,加水至0毫升,搅匀,即得。一次服40毫升,一日2次。

  本品有养血安神之功,用于神经衰弱见上述症状者疗效颇佳。心火过旺引起的失眠者不宜服用。

()石决明

石决明清肝明目,多用于治眼病。余治疗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明目地黄丸。方用:熟地黄克,山地萸(制)、山药、石决明(煅)各80克,牡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各6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一次服1丸,一日服2次。本方有滋肾、养肝、明目的作用,治疗上述眼病,效果良好。

()代赭石

代赭石,善降逆气,止呃止呕。余曾用旋覆花代赭石汤加生石膏50克,治愈一例顽固性呕吐者。患者口干舌燥,舌体光红无苔,喝水吐水,吃饭吐饭,数日饮食不进,只靠输液维持。药煎好,嘱其细斟慢饮,每次喝一小口。一剂药喝完,不再呕吐,翌日可少进米汤。三剂药喝完,病若失。代赭石之功,岂可小觑哉!

  代赭石,凉血止血,可治吐衄。余治疗鼻出血,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秘红丹。方用:川大黄细末3克,油肉桂细末3克,生赭石细末18克。将大黄、肉桂末和匀,用赭石末煎汤送下。1日服2次。每每用之,皆有捷效。

()珍珠

珍珠外用,能去腐生肌,解毒敛疮。治疗火毒内盛所致的喉痹、乳蛾,症见咽喉肿痛、口苦咽干、喉核红肿;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六应丸。方用:丁香克,蟾酥30克,雄黄40克,牛黄、珍珠各30克,冰片50克。以上六味,雄黄水飞成细粉,其余丁香五味分别研成细粉。加淀粉适量,混匀,制丸,干燥,以黑色氧化铁包衣。饭后服,一次服10丸,儿童一次服5丸,婴儿一次2丸,一日3次;外用,以冷开水或醋调敷患处。本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咽喉炎、扁桃体炎,亦用于疖痈疮疡及虫咬肿痛。

  珍珠母为珍珠的贝壳,也是常用的中药。珍珠母有平肝潜阳之功,高血压病的症状与中医的肝阳上亢相似,故用以降血压颇效。余治疗肝阳上亢,血压偏高,头昏头晕,失眠健忘等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清脑降压片方,改片为丸,有较好的作用。方用:黄芩、当归、决明子各克,夏枯草、槐米、磁石(煅)、牛膝、钩藤各60克,地黄、丹参、珍珠母各40克,水蛭、地龙各20克。研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刺蒺藜

刺蒺藜,既可疏肝明目,又能祛风止痒。

  余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常用《冉氏经验方》中的川芎白艽汤。方用:白芷、川芎、秦艽、半夏、钩藤各15克,石决明30克,泽泻、枣仁、刺蒺藜各15克,五味子5克,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白芷、细辛祛风通络,秦艽、川芎活血化瘀,半夏降逆止呕,用钩藤、石决明、蒺藜疏肝降气,五味子、枣仁安神镇静,泽泻渗湿化痰。本方平降肝阳,善止眩晕,可用于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

  余治疗由风热上攻引起的目生障翳,迎风流泪,怕光羞明,眼边红烂等症,常用《眼科临症笔记》中的明目蒺藜丸。方用:蒺藜(炒),川芎、木贼、蝉蜕、旋覆花各60克,菊花90克,薄荷30克,防风、草决明、桔梗、龙胆草各45克,羌活、当归、白芍、生地各30克,白芷、黄芩、甘草各36克。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6~9克,每天服3次。本方有清热散风、明目退翳之效,也可用以治疗红眼病。

()决明子

据现代研究,决明子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

  余治疗痰浊阻滞型高脂血症,症见头昏胸闷,大便干燥,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血脂灵丸。方用:泽泻、决明子、山楂各克,制何首乌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化浊降脂、润肠通便的作用,坚持服用,可收良效。

  余治疗肝阳上亢,血压偏高,头昏头晕,失眠健忘等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清脑降压片。方用:黄芩、当归、决明子各克,夏枯草、槐米、磁石(煅)、牛膝、钩藤各60克,地黄、丹参、珍珠母各40克,水蛭、地龙各2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平肝潜阳、清脑降压的作用,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全蝎

全蝎与蜈蚣相须为用,最善止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气短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者,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通心络胶囊(成药)方配成丸药使用,疗效较胶囊更好。方用: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土鳖虫、檀香、降香、乳香、酸枣仁各30克,冰片5克,蜈蚣5条。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3次,每次1丸。方中用人参益气,枣仁宁神,蝉蜕止痉,水蛭、赤芍、土鳖虫、乳香活血化瘀,用全蝎、蜈蚣、檀香、降香、冰片通络止痛。益气宁神以固本,通络止痛以治标,标本同治,其效不凡。本方还可用于治疗气虚血瘀络阻型中风病,症见半身不遂或遍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方中活血化瘀的药物甚众,故出血性疾患,孕妇、妇女经期及阴虚火旺型中风患者禁用。

  全蝎外用亦有解毒散结、杀虫消肿之效。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溃疡期,肢端动脉痉挛溃疡期,褥疮,神经性皮炎及一切癣症。余师孟广奇授余一方名曰全蝎膏。方用:蜈蚣9克,全蝎30克,梅片20克,凡士林0克。用凡士林炸蜈蚣、全蝎至焦枯后去渣,入梅片成膏。每次外贴溃疡处或搽患处,日搽1—2次。余每每用之,皆能收效。

()蜈蚣

蜈蚣有毒,临床常以毒攻毒,用治瘰疬(淋巴结核)等。余常用蜈蚣蛋治之,颇有效验。方用:蜈蚣2条,鸡蛋2个,麻油30克。先将蜈蚣去头足研成细面,再将鸡蛋打开倒入碗中,放入蜈蚣细面搅匀,再用铁锅加麻油炒熟,食之。每天分2次服完,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1个疗程即可见效。蜈蚣能攻毒散结,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配合麻油、鸡蛋,意在滋补强壮,扶助正气。一攻一补,使攻而正气无伤,可促进结核之消散。治疗期间,宜增加营养,忌服辛辣刺激之品,保持心情舒畅并适当休息。此方还可以用以治疗不同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肋膜炎、肺结核、散发性结核、肋骨结核、乳腺结核等。

  噎膈一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之食道癌,《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有病噎膈者,服药无效,偶思饮酒,饮尽一壶而病愈后视壶中大蜈蚣1条,恍悟其病愈之由不在酒,实在酒中有蜈蚣也。盖噎膈之证,多因血瘀上脘,为有形之阻膈,蜈蚣善于开瘀,是以能愈。观于此,则治噎膈者,蜈蚣当为急需之品矣。”现代药理研究已证明,蜈蚣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蜈蚣用于治疗食道癌有一定疗效。用法:将蜈蚣晒干研末,每日服2~3次,每次服1条。本药对癌肿溃疡患者疗效较明显,多在用药后1个月内溃疡明显缩小,25~30天后,即出现癌组织坏死脱落,病理复查见癌细胞萎缩退化,代之以炎性细胞和结缔组织。蜈蚣用量最多每日用至6条者,亦未见到毒性反应。

()白僵蚕

白僵蚕有三大功能:祛风通络、利咽消肿、化痰散结。治疗口眼歪斜,余常用牵正散合加减治之,疗效甚佳。

  另外,白僵蚕还有解毒消肿之效。《普济方》中的白僵蚕散可治疔肿。方用:白僵蚕30克(炒),研为散末,刮开疮头,用上药敷之,或水调封之。治疗乳痈,余常用《医宗金鉴》栝楼牛蒡子汤内服,外用白僵蚕散敷之。取适量白僵蚕散,用陈醋调匀,涂红肿部位周围,干则再涂,一直保持湿润,直至肿块消散、疼痛消失。咽喉肿痛,也可取白僵蚕散少许,吹敷痛处,亦有良效。

()地龙

地龙有通络蠲痹之功。治疗因风湿闭塞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臂痛腰痛,肢体肌肉萎缩,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马钱子散。方用:制马钱子30克,地龙(去土焙黄)90克。将制马钱子、地龙分别粉碎成细粉,配研,过筛,每袋装0.6克。每晚用黄酒或开水送服。一次0.6克,老幼及体弱者酌减。本品疗效良好但含毒剧药,不可多服。服药后约1小时可能出现周身汗出、发痒、哆嗦等反应,可用绿豆水解之,反应严重者应请医生处理。13岁以下儿童、孕妇及身体虚弱者,心脏病、严重气管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禁服。

  颈椎病亦属于痹证之范畴,故用地龙治之有效。余治疗风湿瘀阻所致的颈椎病,症见头晕、颈项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颈复康颗粒方,改为丸药服用,收效良好。方用:羌活、川芎、葛根、秦艽、威灵仙、苍术、丹参、白芍、地龙(酒炙)、红花、地黄、石决明、花蕊石(煅)、黄柏、王不留行(炒)、桃仁(去皮)各50克,乳香(制)、没药(制)、土鳖虫(酒炙)各30克,黄芪、党参各8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活血通络、散风止痛的作用,久服有效。孕妇忌服。消化道溃疡、肾性高血压患者慎服或遵医嘱。如有感冒、发烧、鼻咽痛等患者,应暂停服用。

()冰片

冰片是常用的药物,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其性辛苦,微寒,功用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常用来治疗神昏、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疮疡肿痛、水火烫伤等。

  吾师孟广奇教授言其某年到农村参加巡回医疗,见一老妇治痔甚灵,求医者甚众,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询之,老妇将祖传秘方授出,其名曰田螺水。制法用法如下:活田螺1只,冰片少许。将冰片放入田螺内,顷刻出水,收入小瓶内,用此水搽痔上,痛立止,肿即消。入麝香少许,其效更佳。若无田螺,可以蜗牛代之。之后,予查阅《中国医学大辞典》蜗牛项下亦载有此方,足可印证其方古已有之,非祖传也。

  治疗面瘫(口眼歪斜),余常用《医方集解》中的改容膏。方用:蓖麻子30克,冰片1克,寒月加干姜、附子各3克。共捣为膏,左㖞贴右,右㖞贴左。1日贴1次,效果甚良。

()苏合香

苏合香芳香通络,散寒止痛。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脉结代,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灵宝护心丹(中成药)。方用:麝香50克,蟾酥30克,牛黄30克,冰片30克,红参克,三七克,琥珀克,丹参克,苏合香油50克。以上九味,丹参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将红参、三七、琥珀粉碎成细粉,与丹参浸膏、蟾酥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将牛黄、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细粉配研,过筛,混匀。

  取上述细粉和苏合香油,用水泛丸(每10丸重0.08克),干燥,打光,即得。口服,一次3~4丸,一日3~4次,饭后服用。

  本方有强心益气、通阳复脉、芳香开窍、活血镇痛之效。可用于心动过缓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及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少数患者在服药初期偶见轻度腹胀、口干,继续服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无需停药。









































如何根治白癜风
脸上长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gn/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