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7日光性皮炎临床合理
北京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编者按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邀请我国著名医药专家孙忠实、王汝龙、贡联兵、章友康、张石革等,开展常见病合理用药系列讲座。这些讲座,以临床用药指南和作者多年用药经验为依据,针对用药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混淆的概念、发生的错误,结合国内外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深入浅出地予以介绍。 日光性皮炎临床合理用药 疾病概述 日光性皮炎(Solardermatitis)又称日晒伤或晒斑,是一种日光诱发的内源性、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以春、夏季多见,儿童、妇女、滑雪者及水面工作者多发,应用部分药品也可诱发皮炎。由于日光中超过耐受量的中波紫外线达到表皮基底层时,造成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坏死,释放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和激肽等导致真皮血管扩张,组织水肿,继之黑素细胞合成黑素加速。其反应的程度常与光线强度、照射时间和范围、环境、肤色深浅和体质的不同而有差异。目前认为是对光照后诱发的光产物的一种细胞免疫反应,皮肤中有淋巴细胞浸润,还有多种炎性介质的参与。 临床表现 基本特征有三个:(1)有夏季暴晒经历(数小时至十余小时)。(2)曝光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鲜红色。(3)严重者可出现水疱、糜烂、瘙痒、灼痛。 日晒后2~6h出现皮损,至24h后达到高峰。患者暴露部位的皮肤上发生弥漫性境界清楚的红斑、水肿,甚至出现淡黄色浆液性的水疱、大疱及糜烂,伴有瘙痒、灼痛。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头痛、乏力、恶心等。轻者红斑、水肿,l~2d后逐渐消退,遗留脱屑及色素沉着,重者恢复约需7d。有的人可伴发眼结膜充血,眼睑浮肿。患者灼痛明显,常影响睡眠。若日晒面积广泛时,尚可引起发热、头痛、乏力、恶心等全身症状。 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减少日光的直接暴晒,及时查找并停用导致光敏的药品,局部湿冷敷,对抗过敏和炎症。 2.局部治疗 (1)应用3%硼酸溶液或5%醋酸铝溶液湿冷敷,一次15min,一日3~4次。选用炉甘石洗剂或用2.5%吲哚美辛溶液外搽,一日3~4次。若有渗出、糜烂、结痂者,涂覆40%氧化锌油膏或0.5%呋喃西林氧化锌油膏。同时口服泼尼松,一次10mg,一日3次,连续3d后停药。 3.全身治疗 应用抗过敏药、钙剂(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维生素B2及C;炎症者可服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西替利嗪成人一次10mg,6岁以上儿童一次5~10mg,2~6岁儿童一次5mg,1~2岁儿童一次2.5mg,一日1~2次,或咪唑斯汀一日5mg,连续2~3d。或氯雷他定成人一次10mg,6岁以上儿童一次2.5~5mg,一日1~2次。 皮损严重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以控制症状。氯喹口服一次0.~0.25g,一日1~2次,见效后可减至一日0.g,也可口服羟基氯喹一次0.1g,一日2次。同时给予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B6辅助治疗,严重病例也可口服烟酰胺,一次50~mg,一日3次,连续7d。伴随疼痛者可服镇痛剂(口服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重症者可口服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一日20~40mg,连续2~3d。对红斑丘疹型可选用赛庚啶,一次2mg,一日3次,可控制瘙痒,外用氧化锌油或铝锌糊;湿疹糜烂型在应用上述药物时最好并服泼尼松,一次10mg,一日2次;对痒疹苔癣型可服用氯喹,一次0.~0.25g,一日1~2次,见效后可减到一日0.g或间日0.g;混合型可兼顾上述治疗。 4.中成药 中医学认为日光性皮炎是由于皮肤“外受暑毒”、“腠理不密”引起,以凉血祛暑、清热解毒治疗。可以服用乌蛇止痒丸、如意金黄散、化毒丹、六一散、清开灵口服液、玉林湿毒胶囊等。 蛇床子30g、地肤子30g、苦参30g、白矾20g、川椒30g,加水煎煮20min,去渣取汁,先熏后洗患处,一日熏洗3次,一日20min。 大黄30g、千里光50g,加入70%酒精ml中浸泡7d后备用,用时可用棉签蘸药液涂敷患处,一日3~4次。 用药提示 1.药师应提示抗过敏药的安全服用? 抗过敏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特非那定(敏迪)、赛庚啶、酮替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服后由于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应以注意:(1)服后易出现嗜睡、困倦、疲乏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睡前服安全并有助睡眠,尤其对司机、高空作业、精密仪器操作者。(2)抗过敏药的应用应及时,以较快地抑制组胺和一系列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抗组胺药可抑制皮肤对组胺的反应,故在皮试过敏原试验时(如青霉素、链霉素、血清制品等皮试)时,应在停药48h后进行。(3)抗过敏药异丙嗪、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赛庚定、羟嗪、西替利嗪、阿司咪唑、黄酮哌酯等抗过敏药具有抗胆碱作用,抑制腺体分泌,表现为口干、舌燥、眼压升高,同时阻滞乙酰胆碱活性,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下降,对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者可引起尿潴留。 2.烟酰胺是烟酸的酰胺化合物,也是烟酸在体内转化的代谢物而发挥药理作用,用于防治糙皮病、口炎、舌炎、皮炎,有很好的疗效,还可治疗高血压、心脏传阻阻滞和提高窦房结功能及抗快速型心律失常作用。(1)烟酸长效缓释制剂可以持续少量释放,大多经酰胺化途径代谢,因此肝毒性大,面部潮红少见。而烟酸中效缓释制剂的两条代谢途径较为平衡,面部潮红和肝毒性的发生均少见。因此,对于必须使用烟酸者建议使用中效缓释制剂或烟酰胺。(2)烟酰胺服用后可出现皮肤潮红、瘙痒等,偶尔可发生高血糖、高尿酸、心律失常,但可自行消失。(3)烟酰胺对妊娠期妇女禁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高血压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冠心病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心律失常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6——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7——调脂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8——治疗咳嗽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9——治疗哮喘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0——治疗感冒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1——治疗过敏性鼻炎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2——治疗结核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3——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4——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5——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6——治疗腹泻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7——治疗便秘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8——治疗幽门螺菌感染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9——治疗急性胰腺炎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0——抗排异药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1——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3——治疗痛风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4——造影剂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5——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6——运动系统慢性损伤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7——治疗关节痛和关节炎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8——治疗偏头痛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9——治疗癫痫病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0——癌症镇痛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1——肠外肠内营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3——1型糖尿病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4——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5——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6——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7——尿崩症临床合理用药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9——多发性硬化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1——重症肌无力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2——脑出血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3——足月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4——小儿便秘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5——小儿发热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6——儿童感冒和流感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7——佝偻病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8——小儿咳嗽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9——阴茎勃起功能障碍(阳痿)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0——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1——前列腺炎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2——轻中度烧烫伤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3——痔疮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4——疖肿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5——荨麻疹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6——寻常痤疮合理用药 明明白白使用OTC讲座系列:耳疮 牙痛 风热喉痹(急性咽炎) 鼻鼽 虚火喉痹(慢性咽炎) 阴痒 湿疹(中药篇) 痤疮(中药篇) 月经不调 痛经 头痛 失眠 黄疸 胁痛 腹痛 泄泻 呕吐 胃痛 便秘 发热 咳嗽 感冒 慢性肝炎辅助治疗 晕动病 滴虫阴道炎 痤疮 疖痈 湿疹 跌打损伤 关节痛 牙龈炎 牙痛 咽炎 外耳炎 结膜炎 叶酸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B12缺乏 维生素B6缺乏症 过敏性皮肤病 便秘 腹胀 恶心呕吐 贫血 咯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ls/6988.html
- 上一篇文章: 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续黑名单上的动物安乐死
- 下一篇文章: 中药记忆法趣味歌诀让你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