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四宝—蕲蛇

蕲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unther),其鼻(吻鳞和鼻间鳞)尖尖上翘,称“尖吻蝮”、“翘鼻头”;背有二十四个方形花斑,称“棋盘蛇”;背部棕黑色,头侧土黄色,腹部乳白色,并有黑色念珠斑,称“白花蛇”;又善扑火,叫“火蛇”,“扑火猛”;平日数天盘居一地,终日不动,叫“懒蛇”;又因毒性猛烈,据传被咬后走五步,即倒下死亡,俗称“五步蛇”、“五步龙”、“五步倒”;其尾有一“佛指甲”,据传迂险时可用其破腹自杀,“死而眼不陷”,《尔雅》载:“蛇死后皆闭,惟蕲州花蛇开”。

李时珍在著《本草纲目》之初,曾多次到蕲州城北的龙峰山等地,考察“白花蛇”,向捕蛇人请教捕蛇、养蛇、炮制蛇酒等技艺。写有《蕲蛇传》一书,后失传。在《本草纲目》中,将白花蛇首次“释名”为蕲蛇,曰:“花蛇,湖蜀皆有,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蕲蛇性情比较温驯,它多吃石楠滕的花叶,捕蛇人可根据这一习性追捕。当有人追捉蕲蛇时,它只一味逃走,到无路可走时,它就把那锋利的尾巴往自己肚皮上一划,破腹自杀。这时捉蛇人用铁叉将它叉起,装在特制的罐中,拿回家不必洗濯就浸泡在米酒里面做药。据说蕲蛇的可贵即在它的血,若将血洗净就降低了药效。蕲蛇酒能追风去毒、舒经活络,李时珍利用蕲蛇药酒治疗麻风病,这种方法一直为医药界所沿用。

蕲蛇的珍贵,主要由于其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赞其“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疱之要药”。原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解放军医院高辉远教授指出:“蕲蛇性温,入肝经,能外达皮肤,内通经络,搜风之力较大,可称风药之冠。”蕲蛇毒可制“去纤酶”,“清栓酶”,临床主治脑血栓、冠心病,国际市场蕲蛇毒冻干品价值高于黄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载:蕲蛇甘、咸、温、有毒,具有祛风、通络、止痉之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蕲蛇量少名贵,求者众多。顾景星《黄公说字》载:“谨按蕲地花蛇,有黄白黑三种,黄白二花可货数十金,黑花不过数金而已。”据史料记载,从唐代蕲州以蕲蛇为贡品,到明代,更是取之无度,嘉靖《蕲州志》所载民谣“白花蛇/谁叫你能避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积骨如巴陵/杀尔种类绝/白花不生祸始灭。”官府强行索取,民众被迫滥肆捕杀,造成蕲蛇资源的枯竭。八十年代末,蕲州兴建“蕲春四宝园”,以武夷山引回白花蛇数拾条进行人工饲养,后因多种原因未能成功。年,蕲春天龙蛇类养殖加工厂张勇东同志在蕲春山区捕获四条“蕲蛇”及一枚蛇蛋,并驯养、孵化成功。医院詹亚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张如松教授及湖北省中药材公司、湖北省药品检验所等专家鉴定为蕲蛇,使“消失”百年的蕲蛇重现。

临床应用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该品具走窜之性,性温通络,能内走脏腑蕲蛇,外达肌表而透骨搜风,以袪内外之风邪,为截风要药,又能通经络,凡风湿痹证无不宜之,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经络不通,麻木拘挛,以及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者,常与防风、羌活、当归等配伍,如白花蛇酒(《濒湖集简方》)。

2.蕲蛇小儿惊风,破伤风。该品入肝,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风去则惊搐自定,为治抽搐痉挛常用药。治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之抽搐痉挛,多与乌梢蛇、蜈蚣同用,如定命散(《圣济总录》)。

3.麻风,疥癣。该品能外走肌表而袪风止痒,兼以毒攻毒,故风毒之邪壅于肌肤亦为常用之品。治麻风,每与大黄、蝉蜕、皂角刺等相配,如追风散(《秘传大麻风方》);治疥癣,可与荆芥、薄荷、天麻同用,如驱风膏,(《医垒元戎》)。

4.该品有毒,能以毒攻毒,可治瘰疬、梅毒、恶疮。

5.用蛇蝎散(蕲蛇、全蝎、蜈蚣等份,研末)每天3g,治疗坐骨神经痛52例,治愈42例,好转6例(浙江中医杂志,,6:)。

常用配方

1.风湿顽痹,筋脉拘挛:配天麻、狗脊,酒浸服。

2.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配秦艽、当归、五加皮等。

3.皮癣,恶疮:配苦参、何首乌、刺蒺藜等。

老中医李远佳,谨组方,虽难而不敢随心臆定,重工艺,虽繁而不敢有所投机,选药材,虽贵而不敢稍差毫厘,定做丸药。

应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ls/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