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不用煮的中草药
中药配方颗粒 不用煮的中草药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传统中药炮制的饮片为原材料,经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等生产工艺,加工制成的一种新型配方用药。 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煎煮,直接开水冲服即可,兼具中药饮片“一人一方”个体化治疗和中成药服用方便的优点。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对患者的优势 携带和保存更加方便,体积小,适合旅行和出差人员;与容易发霉的中药饮片相比,颗粒剂包装严密、防霉变、防虫蛀,所以保质期比较长。 颗粒剂在质量管控方面比较严格,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微生物、化学污染等指标检测非常严密,所以安全性比较高,同样疗效也更加稳定 中药配方颗粒 颗粒剂的服用方法 1.每次取出一袋,加热水约毫升。 冲泡水温一般在80℃~℃,加水后搅拌30秒~1分钟,直至充分溶解。如果药放凉了,最好加热后再喝。加热可采用微波炉、烧煮等。 有些患者直接用凉开水冲泡中药颗粒,认为只要将药物喝进肚子就可以了,这样不仅会使得药物难以溶解,增加服用困难,还会影响药物疗效,或者服用后出现呕吐、便秘等症状。 中药配方颗粒 2.颗粒剂中的沉淀物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很多成分是难溶解的,比如,一些含油脂较高的品种如桃仁、瓜蒌子等,因为脂溶性成分不易溶于水,溶化后易形成少量絮状沉淀; 一些含蛋白质较高的品种如鳖甲、乌梢蛇等,经加热煎煮、浓缩后,蛋白质成分会变性,这些变性的蛋白质不易溶于水,溶化后易形成少量絮状沉淀。 有些根类、籽仁类产品,冲服时出现浑浊或有絮状物,尤其是药液放冷后比较明显,这是由于这类药物含有一些物质,在温度较高的药液里溶解,温度较低时凝聚所致,如车前子、菟丝子、法半夏等,这种难溶现象主要是冲服不当造成的,如水温低,搅拌不充分等。 这些沉淀都是中药的有效成分,并不是质量问题,不要把沉淀倒掉。可以再添加热水搅拌争取溶解后服用;实在不能溶解的,最好晃动杯子,将中药沉淀和水一起喝下去,无需反复放置火上煎煮。 中药配方颗粒 3.喝中药颗粒不加糖 有患者说中药太苦,服用时是否可以加糖。其实最好不要加糖,因为汤剂的味道是中药的本味,无论是酸苦甘辛咸都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如瓜蒂散是一种苦味催吐剂,以苦味刺激舌头上的味觉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呕吐,如果加糖服用就可能使药物失去药效。但如果孩子觉得味道太苦实在难以下咽,也可喝药后吃一些冰糖调味。 4.颗粒剂的服用时间 一般来说,中药颗粒的服药时间和中药饮片一样,应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 病在上焦,宜饭后一小时服;病在下焦,宜饭前一小时服;急性重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定时服;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宜在空腹时服;安神药宜睡前服;健胃药和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 无论饭前、饭后或睡前服药,都应略有时间间隔,如饭前饭后半小时,睡前半小时服等,以免影响药效。 有些学生或上班族,由于时间匆忙,往往空腹或随早餐一起将药喝下,这样很可能会造成胃部疼痛或药物吸收不完全。建议将颗粒剂随身携带,按时冲泡。 5.颗粒剂的存放 中药配方颗粒剂需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最好不要放进冰箱和厨房,因为冰箱和厨房湿度相对较大,厨房温度高,颗粒剂密封性若不好,反而更加容易吸潮结块,很容易变质。 此外,包装袋打开后应该立即服用,如果放置时间长,中药颗粒也会受潮结块,沾在袋中不易倒出。如果发生结块,最好不要再服用了 6.服药期间,不宜喝浓茶、咖啡等,不宜吃生冷辛辣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发挥功效 中药配方颗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yf/9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转存你需要知道的味中药药性口诀
- 下一篇文章: 读书笔记荨麻疹的中药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