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在近代历史上,人类经历了多少次“祸”从口进的灾难?年埃博拉病毒年在非洲大爆发的埃博拉病毒,是目前世界上危险等级最高的传染病,甚至超过了艾滋病。非洲果蝠被认为是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而且果蝠不会因此生病,但可以感染猿猴和小型羚羊,甚至直接感染人类。这种病毒通过受感染动物的血液、粪便和尿液等体液传播给人类,如果人类杀死并屠宰受感染的动物作为食物,就会暴露于病毒之下。这种做法在西非热带森林的部分地区很常见,例如,“蝙蝠汤”是这个地区的一道美食。在非洲,人们经常捕猎野生动物食用,有的更是深入雨林,去抓捕如猴子般灵长类动物卖给他国(德国曾经爆发的马尔堡病毒便与此有关),还有的人会捡回病死的动物遗体食用,正是这些动物将病毒传染给了人类。年上海甲肝年春,上海突然爆发的甲肝大流行便是如此。来得突然,传染迅猛,3个月就感染了近30万人。关于疫情蔓延的流言传遍大街小巷,使人惶惶不可终日。对甲肝的恐慌心理很快蔓延到了全国各地,导致其他省市排斥上海人的现象。官方数据显示,这次甲肝流行最终导致死亡3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近5亿元。毫无疑问,这是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公共卫生事件。然而导致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不过是当时上海市民偏爱的一道美食:毛蚶。可按照当时上海人的饮食习惯,吃毛蚶要有点血色才够鲜嫩好吃,所以他们直接将毛蚶用开水泡一下。之后用硬币将壳撬开,在半生不熟的毛蚶肉上加点调料就吃了。如此简单的烹饪方式几乎等同生食毛蚶,压根起不到杀菌灭毒的作用。如果毛蚶腮上吸附了大量细菌和甲肝病毒,那么它们就会通过口腔侵入消化道及肝脏,导致疾病。所以,像毛蚶这类的海产品,一定要煮熟了吃,同时要注意是否是正规合格的产品。如果因为一时贪“鲜”,祸从口入,终将酿成无法阻挡的灾祸。年广东非典年-年的SARS爆发,惊动全国,SARS全称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也叫“非典”。年的非典在全球导致了超过人感染,超过人死亡,传染国家和地区高达27个,只用了短短5个月时间,成为许多人心中不可磨灭的阴影。从广东开始爆发的非典源自野生动物市场,而这场灾难的真正源头却是蝙蝠。简单来讲,就是中华菊花蝠把SARS病毒传染给了果子狸,广东人把果子狸吃掉,再传染给其他人,就有了那场人人惊骇的“非典”之灾。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接着,就是此时此刻我们正在经历的肺炎疫情,这是继年的SARS之后的新一轮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国人是出了名的爱吃“野味”。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土里钻的,一律都吃,野猪麋鹿果子狸只是入门,敢于直面猴脑穿山甲的,才是老饕……但其实,早在四百多年前,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吃野味容易染上疾病。

01

鸟类

“诸鸟有毒”,“凡鸟自死目不闭,自死足不伸,白鸟玄首,玄鸟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异形异色,皆不可食,食之杀人”;孔雀,“肉性味咸、凉,有小毒,人食其肉者,食后服药必无效”;乌鸦,“肉涩臭不可食,食其肉及卵,令人昏忘”;啄木鸟,“因食百虫,肉有毒,不可食”。

02

水禽类

鸿鹅,“肉性味咸,平,有小毒,食之腹胀腹泻”;鸳鸯,“肉性味咸,平,有小毒,食后头痛、头晕,可成为终身疾病”;凫(俗称野鸭),“性味甘、凉,身体虚弱者不宜食;鹜(野鸭的一种),“肉性味甘,有小毒,尤以黑鹜肉毒重,滑中、发冷痢、脚气,不可食”;

03

虫类

蜗牛,“性味咸、寒,有小毒,肉不可食,食之卷缩抽筋”;山蛤蟆,“性味辛、寒,有毒,食之自然生火,出现狂热”;蚯蚓,“性味咸、寒,有小毒,食之发热起风疹”;天螺,“性味咸、寒,有毒,不可食”。

04

兽类

豪猪(山猪),“肉性味甘,大寒,有毒不可食,否则伤头伤身”;野马,“肉性味辛、苦、冷,有毒,煮食难消,多食生疮患痢”;豺,“肉性味酸、热,有毒,食之,损人精神,消人脂肉,令人瘦”;助鼠(黄鼠狼),“肉性味甘、臭、温,有小毒,心、肝有臭味”;熊,“肉性味甘、平,虽无毒,但有痛疾者不可食”;水獭,“肉性味甘、寒,虽无毒,但食之引起血热,消男子阳气”。

05

鳞虫类

鳞鲤(穿山甲),“性味咸、寒,有毒,其肉甘、涩,味酸,食后慢性腹泻,继而惊风狂热”;石龙子(猪婆蛇),“性味咸、寒,有小毒,食之可出现腹痛腹泻”;蚺蛇(又名南蛇、埋头蛇)、白花蛇(又名薪蛇)、乌蛇(又名乌梢蛇、黑花蛇)、金蛇(又名银蛇、锡蛇)、蝮蛇(又名反鼻蛇)、天蛇(又名四足蛇)等均为有毒蛇,“蛇胆性味甘、微寒,有毒;蛇肉味性甘、涩,有毒;蛇头毒人至死,不宜鲜品煮食,药用也要经过去毒”;能鳖(又名三足鳖),“肉性味大寒,有毒,食之杀”。

现代科学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食用“野味”的风险——疾病。“埃博拉”病毒在中部非洲大爆发的起因,就是因为当代居民食用了附近森林里的灵长类动物;更不要说17年前大名鼎鼎的“野味”——果子狸。纵然果子狸可以煲成汤,但比起“非典型肺炎”的危害,这样的“野味”恐怕还是敬而远之为妙。毕竟,从营养角度看,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差别微乎其微,食用珍稀野生动物,既不能益寿延年,也不能青春永驻。无论古人对“野味”有过怎样的推崇,今时之人,理应有所取舍。吃“野味“的朋友,老祖宗花了那么多时间帮我们圈养的,美味且营养丰富的猪鸭牛羊鸡不香吗?非得馋那口病毒细菌满身的“野味”吗?珍惜生命远离野味

来源

私家健康先生

编辑

一二

校对

椰子

法律顾问

浙江国翔律师事务所

END

猜你喜欢

??东阳对来东返东人员实行分类管控

??浙江疫情风险评估结果更新!东阳属于……

??东阳这个小区防疫期间禁止住户车辆入内,合理吗

??广告、合作、爆料,请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tx/1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