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解表药

定义:

主治: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慎用:

阴虚盗汗,疮疡日久,失血,淋证,表虚自汗。

(一)发散风寒药

麻黄

香薷

浮萍

性味

微苦

/

/

微温

(发散风热药)

归经

升浮

/

肺经

膀胱经

/

/

/

胃经

/

功效

发汗散寒

散风热

宣肺平喘

/

/

利水消肿

/

化湿利中

/

/

/

透疹

主治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风水浮肿

水肿尿少

风寒表证

/

/

胸闷喘咳

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

/

/

暑湿感冒

新加香薷饮

/

注意

1.发汗解表。生用;止咳平喘,炙用。

1.夏月麻黄,发汗力强。

1.解表药,兼利水消肿药:麻黄、香薷、浮萍。

2.自汗、盗汗,肺肾虚喘、运动员、失眠者,慎用。

2.表虚自汗、暑热,忌用。

3.高血压、心衰者,忌用。

趣记

麻黄喘,香薷湿,浮萍疹,皆发水。

桂枝

性味

辛、甘

归经

升浮

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平冲降逆

主治

风寒表证

寒凝血滞

脘腹冷痛

小建中汤

血寒经闭

温经汤

关节痹痛

风寒湿痹(桂枝附子汤)

营血不足痹痛(黄芪桂枝五物汤)

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汤)

痰饮(苓桂术甘汤)

水肿(五苓散)

心悸(炙甘草汤)

奔豚(桂枝加桂汤)

注意

1.易伤阴、动血。

2.温热病、阴虚阳盛、血热妄行者,忌用。

3.孕妇、月经过多者,慎用。

趣记

桂枝发温助平。

紫苏叶

葱白

生姜

性味

微温

归经

升浮

双重

肺经

脾经

/

脾经

/

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

/

散寒通阳

/

/

/

温中止呕

/

/

温肺止咳

/

解毒散结

/

解鱼蟹毒

/

解鱼蟹毒

/

通络下乳

/

行气宽中

/

/

主治

风寒表证

/

阴盛格阳证

/

/

乳汁郁积不下,乳房胀痛

/

/

疮痈肿毒

/

咳嗽呕恶(中焦气机郁滞)

妊娠呕吐(胎气上逆)

(梅核气证,半夏厚朴汤)

/

/

/

/

胃寒呕吐

(呕家圣药)

/

/

寒痰咳嗽

(三拗汤)

/

/

解鱼蟹毒

生半夏、生天南毒

注意

1.行气宽中(苏梗更好)。

/

1.容易助火伤阴。阴虚内热、热盛者,忌用。

2.发汗解表,兼能止咳:紫苏、生姜。(病机不同)

3.不宜久煎。

2.呕家圣药。

4.行气宽中、治疗胸闷呕吐,都和脾经有关。

趣记

紫苏表,行气和。

葱白发阳。

生姜表呕,咳毒。

(生姜不要呕,要咳毒。)

生高良止呕,炮干止痛。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干姜:回阳通脉,温中止痛,温肺化饮。

炮姜:温中止血,温中止痛。

羌活

藁本

白芷

细辛

性味

/

/

/

/

/

/

有小毒

归经

升浮

/

/

/

心经

/

/

肺经

肾经

/

/

肾经

/

/

胃经

/

/

/

大肠经

/

膀胱经

/

/

功效

解表散寒

祛风胜湿

止痛

/

/

宣通鼻窍

/

/

燥湿止带

/

/

/

消肿排脓

/

/

/

/

温肺化饮

主治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

(九味羌活汤)

阳虚外感

(麻黄附子细辛汤)

头痛项痛

(羌活胜湿汤)

颠顶疼痛

(羌活胜湿汤)

眉棱骨痛

(九味羌活汤、川芎茶调散)

头痛

(少阴头痛:独活细辛汤;外感偏正头痛:川芎茶调散)

/

/

/

风冷牙痛

风湿痹痛

/

风湿痹痛

(独活寄生汤)

/

/

鼻鼽、鼻渊

(细辛是鼻渊之良药)

/

/

/

痰饮喘咳

(小青龙汤)

/

/

带下

/

/

/

疮痈肿痛

/

/

/

皮肤病

(风湿瘙痒、湿疹、面部色斑、狐臭、白癜风等)

/

注意

1.温燥、性烈,阴虚血热者,忌用。

1.阴虚血热、热证,慎用。

1.有小毒。

2.用量过多,容易导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3.羌活

独活

2.煎1-3g(辛不过钱),散0.5-1g,反藜芦。

偏上

偏下

偏解表

偏祛风胜湿

入足太阳经

入足少阴经,无入肺经

趣记

芷细、表寒痛鼻,芷带脓,细饮。

仔细!不要喊鼻子痛。纸袋弄(开),吸着饮。

太阳后脑连于项——羌、芎、蔓。

阳明前额连眉棱——葛、知、芷。

少阳两侧连耳部——柴、芩、芎、

厥阴颠顶连于目——吴茱萸、藁。

荆芥

防风

性味

/

微温

归经

升浮

/

膀胱经

肝经

/

脾经

肺经

/

功效

祛风解表

透疹消疮

/

止血

/

/

胜湿止痛

/

止痉

主治

外感表证

(发散风寒药中平和之品,风热、风寒、寒热不明者,皆可。

风寒感冒,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银翘散。)

感冒头痛

(无燥烈之弊,风寒、风湿、风热,皆可。

风寒表证,荆防败毒散。

外感风湿,羌活胜湿汤。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防风通圣散。

卫气不足之感冒,玉屏风散。)

/

风湿痹痛

(蠲痹汤)

风疹瘙痒

/

破伤风证

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

吐衄、下血

(炒炭)

/

注意

1.不宜久煎。

1.阴血亏虚、热病动风,慎用。

2.止血,炒炭;其余,生用。

2.可散外风、息内风:防风、蝉蜕、天麻、僵蚕、全蝎、蜈蚣、蕲蛇、乌梢蛇。

钩藤只能息内风!

3.凤药之润剂:防风、秦艽。

3.荆芥穗,长于祛风。

4.胜湿止痛:蠲痹汤证(风寒湿痹之基础方)。

5.炒用,止泻。

趣记

荆芥表,风血疹疮、

荆芥表,风雪诊疮。

(荆芥的表哥,冒着风雪给别人诊治疮。)

防风表,湿痛痉。

防风表,十捅金。

(防风的手笔,有十捅金这么贵。)

透疹药: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浮萍。

苍耳子

辛夷

性味

/

有毒

/

归经

升浮

肺经

/

胃经

功效

散寒解表

宣通鼻窍

祛风除湿

/

主治

风寒头痛、鼻塞流涕

鼻鼽、鼻渊

(鼻渊之良药)

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

注意

1.有毒。过量中毒。

1.包煎。

2.治疗鼻渊的要药。

2.外感风寒,头痛、鼻塞,浊涕常流,不闻香臭,首选辛夷。

3.血虚头痛,慎用。

3.阴虚火旺者,忌用。

4.通窍止痛药: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

趣记

苍夷风寒鼻,苍耳风湿痹。

需要包煎的药物:灶心黄土、青黛、蛤蚧粉、蒲黄、车前子、滑石、旋覆花、辛夷、海金沙。

(二)发散风热药

薄荷

蔓荆子

牛蒡子

蝉蜕

性味

/

/

/

/

/

/

微寒

归经

升浮

双重趋向

升浮

肺经

/

肺经

肝经

/

肝经

/

胃经

/

/

膀胱经

/

/

功效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

明目退翳

利咽透疹

/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

/

/

/

/

/

/

息风止痉

主治

风热感冒

头痛目赤,喉痹目疮

目赤肿痛、齿龈肿痛、目黯不明、耳聋耳鸣

(无喉痹)

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咽痛喑哑、目赤肿痛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肝气郁滞,胸胁胀闷

/

/

/

/

/

/

惊风抽搐、破伤风证

注意

1.后下。

/

1.性寒,滑肠。

1.用量为3-6g。(一般病证,小量;解痉,大量。)

2.体虚多汗、阴虚血燥者,慎用。

3.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2.脾虚便溏者,慎用。

2.孕妇,慎用。

4.薄荷叶,偏于发汗解表。

趣记

蔓荷疏头风痛,薄荷咽疹肝。

蔓荷梳头风筒,薄荷宴真赶。

(蔓荷梳头时用吹风筒,这场薄荷宴要赶时间了。)

牛蒡蝉,疏咽疹,牛肺毒,蝉音目痉。

牛蒡产,素颜真,牛飞渡,餐饮木槿。

(牛蒡子生产时,素颜真丑;牛飞渡黄河,餐饮店开在木槿花旁边。)

桑叶

菊花

性味

微寒

归经

双重趋向

肺经

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

清肝明目

平肝明目

/

清热解毒

主治

风热感冒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

疮痈肿毒

肺热燥咳

/

注意

1.桑叶蜜炙,更能润肺止咳。故肺燥咳嗽,宜蜜炙。

1.黄菊花:偏于疏散风热。

2.白菊花:偏于清肝明目、平抑肝阳。

3.野菊花:偏于清热解毒。

4.既治风热目赤,又治肝热目赤。

趣记

桑菊疏平目,桑燥,菊热毒。

桑菊速屏幕,桑造,菊热度。

(夏桑菊快速进入屏幕,桑树造了很多,(种)菊花热度也提升了。)

平肝潜阳,多是介类药。

平抑肝阳,多是草木类药。

柴胡

升麻

葛根

性味

/

/

/

微甘

微寒

微寒

归经

升浮

/

脾经

/

胃经

肺经

/

大肠经

/

肝经

/

/

胆经

/

/

功效

疏散退热

/

疏散退热

疏肝解郁

/

/

升举阳气

升阳止泻

/

发表透疹

/

清热解毒

解酒毒

/

/

生津止渴

/

/

痛经活络

主治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少阳证。

风热头痛

麻疹不透

(升麻葛根汤)

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

麻疹不透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柴胡疏肝散)

月经不调

(逍遥散)

/

/

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崩漏下血

(补中益气汤)

/

/

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阳毒发斑

(普济消毒饮)

/

/

/

口渴、消渴

/

/

热痢、泄泻

(葛根芩连汤)

/

/

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

(愈风宁心片)

/

/

酒毒伤中

《普济方》葛花丸

注意

1.疏肝解郁,宜醋制。

1.阴虚阳浮、喘满气逆、麻疹已透者,忌用。

1.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2.柴胡劫肝阴。

(阴虚火旺、气火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2.有降压功效(冠心病、中风。)

趣记

柴胡表热升阳气,

肝郁清胆截疟齐。

升麻升阳气,

表疹热毒。(标准热毒)

葛根,肌渴、疹泻、经酒。

(葛根饥渴,政协敬酒。)

淡豆豉

浮萍

性味

/

归经

肺经

胃经

/

功效

解表除烦

宣散风热

宣发郁热

/

/

透疹

/

利尿

主治

/

麻疹不透

/

风疹瘙痒

/

水肿尿少

感冒、寒热头痛

(风热感冒:银翘散。

风寒感冒,葱豉汤。)

/

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栀子豉汤)

/

趣记

豆豉表烦,宣郁热。

(淡豆豉不要烦,不就喜欢郁热这个姑娘嘛。)

/

主治

兼效

药物

解表发汗

利水消肿

麻黄、香薷、浮萍

止咳、平喘

麻黄、细辛、紫苏叶

行气

紫苏叶

止呕

生姜、紫苏叶

祛风湿、通络散寒

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蔓荆子

祛风止痉

蝉蜕、防风

通鼻窍、止痛

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

利咽

薄荷、牛蒡子、蝉蜕

透疹

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

清肝明目

菊花、桑叶

疏肝解郁

柴胡、薄荷

止血

桑叶、荆芥

提升中气

柴胡、升麻、葛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pz/9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