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精选方剂大揭秘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223398.html 点击上方蓝字“岐黄名家传承”→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中医骨伤科精选方剂揭秘 一,骨结核 方1,狼毒枣 狼毒、大枣各等份。 将狼毒用清水浸1~2小时,放入锅中,上置蒸笼,放入大枣,水煮开后再蒸3小时,取出晾干即成。成人每天服3次,每连服2天后每次增加1枚。注意:是服大枣,不是服狼毒。服大枣后若有恶心呕吐、头昏等反应,可减少1~2枚,反应消失后仍可按前法增加。服后胃中有不适者,可改饭后或同食服。禁吃辛辣食物,孕妇慎用。 徐廷良,浙江中医杂志;(2):67 方2,抗痨散 人参、肉桂、牡蛎各10克,茯苓、白术、当归、淫羊藿、山萸肉各20克,银花、熟地、黄芪、紫河车、鹿角胶各30克,麻黄、全蝎、蜈蚣各5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8小时服1次。有窦道者清创排出腐骨,视局部情况外敷生肌散。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生蒜、韭菜,忌房事。 尹德生,辽宁中医杂志;(4):41 二,骨髓炎 方3,萍鳅膏 鲜萍全草30克,活泥鳅2条。 泥鳅用水养24小时,保留体表粘滑物质,洗净后再用冷开水浸洗1次,将萍、泥鳅一起捣烂敷患处,每天1次,2周为1疗程。 林正松,浙江中医杂志;(6): 注:萍,属萍科,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作用。 方4,复方野菊液 鲜野菊花(去根茎)全草克(干品克),鲜芙蓉叶克(干品克),藤黄1克。 上药加水0毫升,煎至毫升,趁温浸洗患处,每天1~2次,至脓尽为止。有窦道者,用30~50毫升注射器吸取药液套上尼龙输液管插至窦道深部冲洗。 毛世友,湖南中医杂志;(5):39 方5,骨炎丸 壁虎50份,穿山甲、浙贝母各20份,全蜈蚣18份,麝香2份。病位在上者加野菊花15份,在下者加牛膝15份。 上药共研细粉,装入胶囊,每天服6克(儿童酌减),用骨头汤或淡盐水早晚2次送服。同时辨证内服中药。有窦道者用五五丹药捻扩大引流;有死骨者,小者钳出,大者手术摘除;肉芽增生者用白绛丹腐蚀或剪除;无死骨及坏死组织者,外撒生肌散,生肌玉红膏贴盖。 王保忠,陕西中医;(4): 方6,升葛二虫汤 升麻、葛根、当归、生山楂各30克,僵蚕、蝉蜕各15克,生甘草10克。 水煎,早晚分服。 赵祚忠,四川中医;(3):39 方7,拔毒膏 断肠草、田字草各克,厚朴、蓖麻仁、乳香、没药各克,水粉克,香油1克。 上药除水粉外,均轧细入香油内,文火煎熬至药渣呈黄色为度,边滤,去渣。将水粉入药油内,熬至滴水成珠,装瓶备用。患处常规消毒后,将药膏涂在纱布敷料上如铜钱厚(面积大小视患病部位大小而定)敷患处,24小时更换1次。一般敷药后即有大量脓液流出。骨质破坏较轻者,一般在脓液减少至干净后,伤口呈凹陷形愈合;有死骨形成者,经过一段时间换药后,死骨自动游离脱出,然后手术清窦。 印振武,四川中医;(3):47 注:断肠草又名钩吻,为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胡蔓藤之全草,有解毒拔毒、散瘀止痛之功。田字草又名四叶草、四叶萍,为萍科萍属植物萍的全草,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 方8,骨髓炎糊剂 黄连、细辛、冰片、儿茶、血竭、制乳香、制没药各25克,白芨50克,绿豆粉克。 先将黄连、细辛、白及分别置铁锅内烘干,各药单研细末,绿豆粉炒至黄褐色,混合掺平,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开水调成糊状,涂敷患处,厚约0.5厘米,面积以超出病变范围5~10厘米为宜。上覆一层薄布或软纸。约12小时后药膏干涸,即可牢固附着在皮肤上,5~7天换药1次。 张绍润,山东中医杂志;(2):52 三,肋软骨炎 方9,瓜贝散 瓜蒌4份,浙贝母2份,桂枝1份。 上药共研细末,每天服2次,每次10克。 霍明歧,辽宁中医杂志;(9):39 方10,解毒活血汤 金银花24克,板蓝根、蒲公英各30克,丹皮、没药、苏梗各9克,瓜蒌12克。 每天1剂,水煎服。 杨钟发,陕西中医;(12): 四,骨质增生 方11,蚯蚓白糖液 活蚯蚓数条。 上药加白糖适量,使其化为粘液,涂敷患处,覆以干净白纸,纸外再包白布,用烙铁加热至适当温度,反复熨烫,直至粘液烫干为度。每天2次。 徐延良.浙江中医杂志;(7) 方12,壁虎散 壁虎6个,辰砂6克。 上药焙干研粉备用。用时取适量药粉撒于患处,用强力麝香膏固定,隔天换药,1个月为1疗程。休息3~6天后可继续下1疗程。 张汉民,浙江中医杂志;(5): 方13,骨增康膏药 当归、红花、乳香、没药各10克,三仙丹3克。 上药共研为末,加水调成糊状,慢火加热至80℃,再加入粘合剂(糯米粉)少许,调匀。待冷却至40~45℃时,将药膏敷于骨质增生局部,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周围用胶布封牢,以保持药膏的温度和湿度,外用纱布薄棉垫扎紧。24小时后取下。7天后按此法敷第2剂,敷3次为1疗程。体质虚弱、重症冠心病及过敏体质者不宜使用。在开始敷膏药治疗时,禁用其他疗法。局部敷药后,多出现刺痒或起红色小丘疹,停药2~3天后即可消失。 乔氏兴,等,山东中医杂志;(5):16 方14,骨痛灵 穿山甲、川牛膝、全蝎、甘草各20克,桃仁、红花各10克,川楝子12克,蜈蚣6条。 上药烘干研末,分装粒胶囊,早晚各服4粒,黄酒送服。上药量为1疗程量。 杨桂华,山东中医杂志;(3):52 方15,骨刺丸 熟地黄、骨碎补、炙马钱子、鸡血藤、肉苁蓉各60克,汉三七、净乳香、净没药、老川芎各30克。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或黄酒送服。3个月为1疗程,同时辅以热敷药外敷。 边全禄,陕西中医;(2):59 方16,增生灵 红花、当归、川乌、防风、土鳖虫、骨碎补、透骨草、伸筋草各12克,花椒、艾叶各10克,甘草9克。 上药加食醋0毫升,文火煎至毫升,待温度适宜时外洗患处,每天1剂,醋煎外洗2次,每次10分钟,10天为1疗程。 马文哲,陕西中医;(6): 方17,灵仙乌蛇饮 威灵仙30克,乌蛇1条(去头重20克左右),丹参、木瓜、狗脊、秦艽、当归、姜黄、补骨脂各15克,苏木、花椒各10克。 每天1剂,重煎3次,混合药液,分别在早8:00时、下午15:00时及晚上24:00时服用。颈椎骨质增生加葛根15克,腰椎骨质增生加骨碎补15克。 王周兴,陕西中医;(6): 五,足跟骨刺痛 方18,川芎散 川芎45克。 将川芎研成细末,分装在用薄布缝成的布袋里,每布袋装药末15克。将药袋放在鞋里,直接与痛处接触,每次用药1袋,每天换药1次。3个药袋交替使用,换下的药袋晒干后仍可再用。 刘彦文,等,四川中医;(3):40 方19,川乌散 生川乌30克。 此为1足跟用量。将川乌研细末加白酒(以粮食酒为好)调成糊状。晚上睡觉前用温水将脚洗净,把药平摊足跟疼痛处,外以塑料纸包好,用药期间不作剧烈活动。病去即止,不可久用。 朱修渠,山东中医杂志;(6):42 六,肩关节周围炎 方20,细辛生姜白酒方 细辛80克,老生姜克,60度高粱白酒毫升。 细辛研末,生姜洗净,混合杵成泥绒,铁锅内炒热,入白酒调匀,再微炒。将药铺于纱布上,热敷肩周疼痛部位,每晚1次。敷药时避免受凉感寒。 晋福林,四川中医;(3):41 方21,芍蜈散 白芍~克,姜黄12~15克,大条蜈蚣10~12条。 上药共研细粉,每天服3次,每次用12~15克,加水50~70毫升,煮沸待温后服,1周为1个疗程。 余韵星,浙江中医杂志;(11): 方22,松肩汤 桂枝、当归各12克,黄芪、片姜黄、羌活、独活各15克,赤芍、白芍、桑枝、青风藤、木爪各30克,威灵仙18克,红花10克,细辛6克。 上药加水0毫升,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至毫升,取药液;药渣再加水毫升,文火煎至毫升,取药液。合并2次药液混匀,每天服3次,每次毫升。药渣用布包裹,热敷肩部。并嘱病人每天坚持关节锻炼。 解乐业,山东中医杂志;(6):48 七,膝关节滑膜炎方23,二术苓皮汤苍术、白术各12克,茯苓皮20克,金银花、薏苡仁各30克,川牛膝15克。每天1剂,水煎服。10剂为1疗程。王永昌,陕西中医;(5):八,踝关节扭伤方24,酢酱草糊剂鲜酢酱草。将酢酱草适量用清水洗净,加少许食盐,捣成稀糊,直接敷于扭伤处,用纱布或绷带包扎即可。每天换药1次。周强,四川中医;(7):29方25,八角枫叶糊剂 八角枫叶适量。将上药研细末,与醋调和成糊饼状,外敷于患处,绷带外固定,每天换药1次。刘永青.浙江中医杂志;(2):65方26,五行膏 炒紫荆皮4份,炒独活、炒赤芍、白芷各2份,石菖蒲、细辛、香附、炒乳香、炒没药各1份。上药共碾细末,低温烘干备用。配制时将医用凡士林熔化,凉至20℃左右,加入药末(1克凡士林入药末克),边加边搅拌,调匀,待其完全冷却凝固即可。使用时将五行膏摊于药棉上(面积略宽于肿胀范围1厘米,厚度约0.5厘米),敷贴患处,绷带固定,隔天换药1次。并嘱患者减少患踝活动,肿胀严重时抬平患肢。敷药后若有局部瘙痒、丘疹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敷药,并外擦尿素软膏;局部红肿、热象明显者,也不宜使用该药。刘青,四川中医;(12)∶40九,关节积水方27,白芷散白芷适量。上药研细末,黄酒调敷于局部,每天换药1次。钱焕祥,浙江中医杂志;(3)∶-End-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ls/9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互相转告中药师给出的3个痛风方,每天一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