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感恩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63432.html

前言

单位团体在野外工作时,时常面临被毒蛇咬伤的危险。那么怎样避免蛇咬伤,万一不幸被蛇咬了,尤其是毒蛇,现场该如何自救互救?本文将就毒蛇辨识、毒蛇咬伤预防、毒蛇咬伤一线救治作一汇总,仅供参考。

首先观看蛇咬伤急救小视频一个:

北方省份毒蛇分布

北方省份比如河南省共有各种蛇类3科25属34种,其中毒蛇有6种,毒蛇包括:短尾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福建竹叶青蛇、五步蛇(蕲蛇)。其他省份类似。

1、短尾蝮(学名:Gloydiusbrevicaudus)又称草上飞、地扁蛇,剧毒,为蝰科亚洲蝮属。栖息于平原、丘陵草丛中,昼夜活动;夏季、秋初分散活动于耕作区、沟渠、路边和村落周围,多利用树洞、鼠洞等现成的洞穴穴居。短尾蝮属晨昏性蛇类。在热天。尤其晚上8时到次日凌晨活动最频繁。短尾蝮体较短粗,头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吻棱明显,尾短,具管牙;有颊窝。头背深棕色,体腹面灰白色,尾尖棕黑色。其致死因素可能主要为神经毒。

短尾蝮(图片来源见水印)

2、山烙铁头蛇:山烙铁头蛇(学名:Ovophismonticola)为蝰科烙铁头属的爬行动物。山烙铁头蛇全长50~70cm,头三角形,有长管牙,吻端较钝,吻鳞宽远超过高,鼻间鳞大,互相接触,头顶具有细鳞。常栖于灌木林、草丛、茶山或耕地以及有时也见于路边及住宅周围。山烙铁头蛇是陆地和夜间的物种,喜夜间活动,行动迟缓,毒牙为管牙,主要含血循毒。

山烙铁头蛇(图片来源见水印)

3、菜花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jerdonii)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菜花烙铁头、菜花蝮、菱斑竹叶青。菜花原矛头蝮头较窄长、三角形、吻棱明显,上颌骨具管牙,为有颊窝的毒蛇。背面黑黄间杂。多生活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或高原、常栖于荒草坪、耕地内、路边草丛中、乱石堆中或灌木下以及亦见于溪沟附近草丛中或干树枝上。菜花原矛头蝮多被发现于山麓石堆中,有时亦可见其在草地间巨石上暴晒太阳。一般而言,如天气潮湿常外出暴晒太阳,如天气干燥则躲藏于石隙间。菜花原矛头蝮白天常发现。但主要于晚上活动捕食。它的攻击性强,毒牙很长,喷毒量很大,它咬人要把毒放完才松口,主要含血循毒。

菜花原矛头蝮(图片来源见水印)

4、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mucrosquamatus),又名为龟壳花,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原矛头蝮生活于丘陵及山区,栖于竹林、灌丛、溪边、茶山、耕地,常到住宅周围如草丛、垃圾堆、柴草石缝间活动,有时会进入室内。原矛头蝮每日17时至次日凌晨05时外出活动,雨天出现率较高,活动高峰在21时至次日1时;季节活动高峰为6—8月,最适活动气温为23—32℃。该蛇常利用树洞、竹洞、岩石洞作越冬场所,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但遇黑影及灯光时可出现攻击动作并伤人。原矛头蝮为管牙类毒蛇,血循毒,有剧毒,再考虑到原矛头巨大的毒牙和一次性注入毒液的量来说,是要危险于短尾的。

原矛头蝮(图片来源见水印)

5、福建竹叶青蛇(Chinesegreenpit-viper),俗名竹叶青蛇,刁竹青,小青蛇,青竹蛇,焦尾巴等,是蝮亚科,竹叶青蛇属。背面通身绿色,尾背及尾尖焦红色,体两侧各有一条纵线纹;眼睛多数为黄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条线。发现于山区溪流边草丛中、灌木上、岩石上、竹林中、路边枯枝上、田埂草丛中。常在树林或竹林间活动。尾具缠绕性。多于阴雨天活动,晴天傍晚也可见到,以傍晚及夜间最为活跃。竹叶青咬人时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变为主,为血循毒,中毒者很少死亡,但伤口处理不当则有危险。竹叶青蛇咬虽不致有生命危险,但咬伤的病例很多,故危害甚大。

竹叶青蛇(图片来源见水印)

6、蕲蛇是蝮蛇科、蝮蛇属。蕲蛇全身黑质白花,吻鳞与鼻间鳞均向背方翘起,又叫褰鼻蛇,五步蛇。头呈三角形,背黑褐色,头腹及喉部白色,间或少数黑褐色斑点,称“念珠斑”。属部侧扁,尾尖一枚鳞片尖长,称角质刺,也叫“佛指甲”。自3月份出蛰后,即四处活动。蕲蛇怕风、怕光、喜栖阴湿环境,活动少,行动慢,阴雨天较为活跃,晴天或白天较少活动,能上树。多隐蔽在阴暗处,大多在夜间出来觅食,若在夜间用松把照明,蕲蛇则较为敏感并对火把有攻击反应,用手电照射几无明显趋温倾向。为血循毒。

蕲蛇(图片来源见水印)

河南分布的其它无毒蛇有:

钩盲蛇;锈链腹链蛇,草腹链蛇,钝尾两头蛇,黄脊游蛇,翠青蛇,黄链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绿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颈棱蛇,中国小头蛇,平鳞钝头蛇,大眼斜鳞蛇、纹尾斜鳞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乌梢蛇。

蛇毒的分类

毒蛇咬伤(snakebite)是指人体被有毒的蛇咬伤后,其毒液由伤口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中毒性疾病。根据蛇毒的成分将毒蛇分为神经毒(风毒)类、血循毒(火毒)类和混合毒(风火毒)类。神经毒(风毒)蛇有银环蛇、金环蛇和海蛇;血循毒(火毒)蛇有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混合毒(风火毒)蛇有蝮蛇、眼镜蛇和眼镜王蛇。河南毒蛇主要是以血循毒(火毒)为主。

1)血循毒(火毒)类毒蛇咬伤:咬伤处牙痕粗大,伤口常流血不止,剧痛或灼痛,肿胀蔓延迅速,皮下青紫或瘀斑,起水疱、血疱,局部淋巴结肿大和触痛,有的伤口短期内可发生组织溃烂、坏死。全身表现为血液循环系统的损害,轻者出现恶寒发热,胸闷,心悸,气促,视物模糊,全身肌肉酸痛,皮下或内脏出血(尿血、血红蛋白尿、便血、衄血和吐血),继而出现贫血、黄疸等;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烦躁不安,谵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循环衰竭而死亡。为河南常见毒蛇蛇毒类型。

2)神经毒(风毒)类毒蛇咬伤:咬伤处牙痕较小,局部不红不肿,无渗液,不痛或微痛,或麻木,所导向的淋巴结可有肿大和触痛,常易被忽视而得不到及时处理。全身表现为神经系统的损害,多在咬伤后1~6小时出现。轻者出现头晕,乏力,眼睑下垂,张口不利,咽痛,腹痛,呕吐,全身肌肉疼痛等;严重者出现瞳孔散大,视物模糊,语言不清,流涎,牙关紧闭,吞咽困难,肌肉阵挛或抽搐,昏迷,呼吸减弱或停止,血压下降,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在河南少见。

3)混合毒(风火毒)类毒蛇咬伤:咬伤处牙痕粗大,伤口疼痛逐渐加重,可伴有麻木感,周围皮肤迅速肿胀,可扩展至整个肢体,皮下青紫,可有水疱、血疱。严重者伤口迅速变黑坏死,形成溃疡,有相应的淋巴结肿大和触痛。全身表现为神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损害,轻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寒发热,眼睑下垂,复视,视物模糊,张口及吞咽困难,颈项强硬,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烦躁,昏迷,酱油色血尿,少尿,无尿等,甚至因循环、呼吸、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如何避免蛇咬伤

在山野里遇到蛇其实属于正常现象,蛇是山野中的原住民,而人只是山中过客。但也不用太过害怕,只要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不刻意去惊扰它即可。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郊野到荒原,蛇类广繁衍。

夏秋晨昏多,毒蛇常夜行。

蛇本怕人类,咬人属自卫。

尊重不招惹,绕开洞穴行。

手足要防范,踏步保平安。

拾柴要小心,紧闭帐篷门。

参见雪线之上所著《户外防蛇指南》

打草惊蛇

俗话说:“打草惊蛇”。在野外树林中行走的时候要用自己的登山杖或者树枝在自己行走的前方草丛不断拍打,达到“惊蛇”的目的。千万不可用手直接伸入洞穴等隐蔽的地方。在草丛、灌木林等地行走时,把雄黄粉和大蒜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搅在一起,用纱布包起来,挂在腰上或者绑在鞋上,可以驱蛇;此外还可以用风油精驱蛇。在蛇类活动频繁区域和时间段,可以在行进时加重脚步,“跺脚”惊蛇。

做好保护

夏季在外训练时,要扎好裤脚,穿好作战靴,必要时戴帽子。

扎营时,我们要把周围的环境看好,选好营地不要将营地建在有可能有蛇鼠洞的地方,还要把周围杂草除干净以免蛇藏身其中,建好营地后要在其周围挖一条较深的排水沟。在营地周围撒雄黄,石灰粉,草木灰或浸泡的烟叶,蛇闻到这些气味就不敢靠近了。

不要捉蛇斗(逗)蛇

遇到蛇时不要惊慌,要绕开它行走,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蛇一般不主动进行攻击,只有在受惊吓的时候才发起攻击,如果发现蛇跟着你时,你要向坡上跑,左右弯曲的路线泡,切忌向坡下跑,如若甩不掉,被追上,要打蛇的后脑。如在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等地遇到蛇,可用长树枝赶走蛇,切忌捉蛇斗蛇,引起蛇的反击被咬。

一线救治原则

呼救

及时呼救,联系车辆及医护人员,启动后送治疗程序,同时开始进行一线救治。

保持冷静

被咬者要保持冷静,停止一切活动。大部分毒蛇咬伤并不会立即致命,现在救治措施也很完善,所以情绪不要激动,要保持冷静与安静,也不要进行脱去衣物等任何活动被咬伤肢体的动作,心跳加快和肌肉活动会加速毒液吸收。如果确定是被蛇咬,一起活动的人员一定要记清楚蛇的外观,如有可能,快速用手机把蛇拍下来,没有手机则大概记住样子,然后立即与蛇保持安全距离,切忌捉蛇,避免再次被咬。

局部处理

所有救护措施里,仅加压包扎制动对抑制毒液扩散是有效的,其它切开、冲洗、火烧、吮吸等等均无效甚至有害。缚扎被毒蛇咬伤后,可用弹性绷带或创伤急救绷带在伤口近心端上方超过一个关节处或5~10cm处缚扎,缚扎松紧度以能阻断淋巴液、静脉回流,但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宜。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肢体因缺血而坏死。建议应用小夹板加弹性绷带缚扎,上肢可缚扎于肘关节下部,下肢可缚扎于膝关节下部。

补充说明:止血带如果扎的过紧,会阻断或降低患肢远端血流可导致坏疽,有患肢截肢的风险,尽量避免使用止血带。

有研究表明,蛇毒是先经由淋巴系统再进入血循环系统,当伤口附近受到压力时,仅有很少一部分毒液能到达血流。加压制动,主要目的即局部施加压力防止淋巴回流,并且通过限制肌肉活动泵的作用对患肢进行制动。最好用强力绷带加压包扎,使用夹板或其他可以找到的有效替代物进行固定。如果可能,整个被咬伤的肢体的近心端、远心端及伤口均用绷带包扎。包扎松紧度以可以阻止淋巴和浅静脉回流而保持有效动脉和深部静脉血流为宜,实际中压力以舒适度为准,可允许一根指头滑动。当被咬部位是位于颈部或胸部这些不适合包扎的地方时,可以一直用手掌按住伤口,同样有阻止毒液扩散的功效,直到伤者有机会接受进一步治疗。注意:如果伤员送至急诊科就诊时绷带包扎合理,突然解开可能会导致毒素吸收。

扩创、冲洗

河南本地多为血循毒,咬伤后不宜扩创、冲洗,所以请不要这样做。(到达急诊科或具备专业条件后方可实施)

拔罐

可用拔火罐的方法负压吸出伤口处的血性分泌物,达到减少蛇毒吸收和减轻局部肿胀的作用,需要在咬伤后5分钟内使用,且持续30分钟。不建议用口吮吸伤口吸出毒液。

现场急救关键点:

1.毒蛇咬伤处置原则:镇静、及时恰当现场处置、启动当地应急反应系统联系支援与后送。

2.保持冷静,患肢加压制动,寻求帮助。

3.不要使用止血带阻断动脉血流,这会造成肢体损害甚至截肢。

4.绷带包扎受伤肢体,起到阻断或减缓肢体浅静脉及淋巴循环,而不阻断动脉血流的作用。然后夹板固定,制约肢体活动,减缓毒素吸收,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后才松开。

5.火烧伤口无效,伤口切开引流毒液属于无效甚至有害的措施。用嘴吸吮无效且危及救护者生命。

6.不要喝酒及咖啡饮料、不要冰敷、取下戒指或紧身衣物、咬伤部位处于心脏水平以下、不去捉蛇防止再次咬伤。

7.毒蛇咬伤急救不同于其他现场急救,知道不能做什么更加重要。

“三个不要”

1、不要切开伤口!

2、不要冲洗伤口!

3、不要用止血胶带或绳子这类能阻断血流的物品来扎住被咬伤的肢体!

因为这样做很大程度上会给病人带来面临被截肢的危险!

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毒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版。

2jansoean急诊医学资讯

3急诊夜鹰

4.更多专业内容参见:野外毒蛇咬伤现场急救

小呼医师

各位帮忙点赞、转发支持一下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ls/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