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把放化疗当救星
导言:现代医学的体检机构和数据,更多医院病人的筛选漏斗,医院输送潜在的病人。“早发现早治疗”也不是在关心人和生命,而是变成医疗商业模式的一部分,合法地把大量的用户筛选进入癌症病人群体。而任何人被医生宣布得癌症时,精神都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以下视频的内容揭示了癌症治疗的大谎言,以唤醒大众对癌症治疗的迷茫! 1早发现、早诊治,早病愈? 眼下,伴随着大家对癌症的恐慌,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即癌症不好治,主要是发现晚了,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肯定能早治愈。 据韩启德院士介绍,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年与年相比,癌症新发病例数增加81%,其中肺癌由26.2万到59.4万,增加1倍多,乳腺癌由9.8万到26.6万,增加近2倍,前列腺癌增到5倍。 20多年,癌症增长那么多,可能的原因有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生肿瘤的机会相应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恶化等。 而我们不要忽略另一种可能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精密仪器是不是只是发现了更多没症状、在原有条件下不能发现的、进展很慢或不会恶变的“早期癌症”“懒癌”。 换言之,早发现、早诊治只是让我们“增加”了很多肿瘤病例,但其中不少是十分懒惰的肿瘤——你不发现它们,它们也没有破坏力,而发现它们,对恶行肿瘤的防控工作,成效甚微。 国外有研究发现,在死于非甲状腺癌的病人里,2.5毫米厚的甲状腺组织切片检查发现,他们中有36%患有甲状腺癌,而如果切片厚度为0.5毫米或更薄,更多会在生前就检查出患有甲状腺癌。 在死于非癌症的40-50岁女性乳腺组织切片检查中,发现40%的妇女患有乳腺癌。这些懒惰的癌症被称为“终身没有征兆、没有麻烦的癌症”。 一份研究记录了年-年美国甲状腺癌、黑色素瘤、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的患病情况,30年间,这5种癌症的患病人群都差不多增加了3倍,但死亡率几乎不变。 而在此期间,美国推行了大量“抗癌运动”与早期筛查项目,开展“早发现、早诊治”后,人群死亡率却没降低。 而更多的早发现,是把众多无症无感人群筛选进了癌症候选名单,最终被治疗成为真正的癌症。 2早期筛检的负面效应 根据目前掌握的癌症知识,“早发现、早诊治有利于癌症病人”并不违反逻辑,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甚至已成为一种集体意识。 问题是,这些“明星”技术尚没发挥多大作用,却带来不少麻烦。 年-年,韩国大力推行甲状腺癌早期筛查,结果甲状腺癌病人增加15倍,成为发病最多的癌症。但这18年间,该国死于甲状腺癌人数却并没有变化。 并且,几乎所有诊断出来的病人,都做了放疗或切除术,其中约11%发生甲低症,2%手术引起声带麻痹。 年和年,北京市政府投入2亿多对全市万妇女癌症筛查,宫颈癌筛查75万例,确诊宫颈癌72例;筛查乳腺癌57万例,确诊乳腺癌例;其他妇科肿瘤17例。 以此推算,对全国妇女进行两癌筛查,国家能否承担得起?除了耗费与效益评估,更难的是查出后怎么办。 如果进行早期干预,比如切除早期病灶或基因调控,但其中很大部分最后并不演变为重症的人等于“白挨刀”。如果随访观察,长期多次CT等检查必然会对人体带来不可避免的伤害。 西方人发现,在尸体解剖中,33%的男性有前列腺癌,却只要1%的人会因此死亡。 这剩下的32%,如果都去早发现早治疗,这个死亡人数绝对会不止1%! 当然,这最要命的还是心理负担这个难题。 现在的人,如医生说你得了癌症,个个都会如五雷轰顶,家家都会像大祸临门。因为现代医学在长时间的宣传上,把癌症说成是绝症,得了癌症无异于被判了死刑。 于是大家一听得了癌症,立即手软脚酸,脸色苍白,据说,在癌症患者中,大概有70%的患者是被自己吓死的。当然很多时候是被医生吓的。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是有道理的,《黄帝内经》讲“心藏神,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宫危。”你心里都怕了想着要死了,不死才怪了。 其中著名的民间中医大家潘德孚潘老也说过,很多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关于这你可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ls/10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内分泌疾病导论l原发性肾上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