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诊疗方案
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8-94)。 (1)皮损呈半球形隆起,触之坚实,散在孤立,色暗红或灰褐,阵作剧痒。 (2)常发生于四肢伸侧,尤以小腿伸侧为多见。 (3)多见于成年妇女,病程缓慢。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1)好发于成年女性。皮损好发于四肢伸侧,尤以小腿胫前为多见,其次为手足背部,亦可见于背、腰围及臀部。 (2)初期为水肿性淡红色或红色丘疹,逐渐形成黄豆至蚕豆大小半球状坚实结节,表面粗糙、角化明显,部分呈疣状增生,触之有坚实感。常伴剥脱、结痂及苔藓样改变。皮疹孤立散在,一般不相互融合。 (3)自觉剧痒,呈阵发性,以夜间及精神紧张时为甚。 (4)病程慢性,可迁延多年不愈。 (二)证候诊断 1.湿热风毒证:皮疹呈半球形隆起,色红或灰褐,散在孤立,触之坚实,剧痒时作。伴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不调。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2.血瘀风燥证:结节坚硬,表面粗糙,色紫红或紫褐,皮肤肥厚,干燥,阵发性瘙痒。舌紫暗,苔薄,脉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湿热风毒证 治法:清热除湿,祛风止痒。 推荐方药: ①全虫方加减。全蝎、皂角刺、猪牙皂角、白蒺藜、生槐花、威灵仙、白鲜皮、苦参、黄柏等。 ②乌蛇祛风汤加减。乌梢蛇、黄芩、黄连、银花、连翘、白芷、羌活、荆芥、防风等。 中成药:二妙丸、四妙丸等。 2.血瘀风燥证 治法:养血活血,祛风止痒。 推荐方药:乌蛇荣皮汤加减。生地、当归、桂枝、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皮、紫草、白蒺藜、白鲜皮、乌梢蛇、甘草等。 中成药:大黄蜇虫丸、乌蛇止痒丸等。 (二)外治法 1.外用中药药膏:可选用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类中药调成软膏、硬膏外擦或贴敷;外用蜈黛软膏、消炎癣湿药膏等,每日2~3次。 2.中药药浴:选取川椒、黄柏、蛇床子、百部、川芎、丹参、苍术、枯矾等中药水煎外洗患处,每日1次。 3.穴位贴敷:选止痒安神中药(石菖蒲、朱砂、茯神等)调成药膏贴敷于神阙穴,每日1次。 4.中药熏蒸:可选用全自动中药熏蒸治疗仪,选用祛风止痒类中药(当归、白芍、白鲜皮、五倍子、百部、地肤子、鹤虱等)煎液熏蒸,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5.针灸治疗 ①体针法:取阿是穴配合循经取穴,按辨证行相应针法,留针20~25分钟,每日1次。 ②针刺拔罐:病变局部常规消毒,梅花针叩刺至局部微微出血,留罐5~7分钟,隔日1次。 ③火针疗法:常规消毒结节,火针点刺,每个结节点刺2~3次,隔天1次。 ④耳穴治疗:耳穴贴压王不留行,取穴:相应部位、耳尖、神门、肾上腺、三焦等穴,每日按压3~4次,每次1分钟左右,3天更换王不留行1次。 (三)其他疗法:可采用中频治疗仪等设备行生物反馈治疗。 (四)护理调摄 纠正胃肠功能紊乱,防止虫咬;消除感染因素,改善营养及卫生状况;禁止搔抓和刺激。保持心情愉快,清淡饮食。 中医针灸、方药免费学习,请加,注明“学习中医”,邀您入群。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tx/8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418博医堂绿色养生讲座系列失眠
- 下一篇文章: 珍药头条部分野生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