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新增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遗项
日前,省文化厅组织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和程序,对全省各市州推荐申报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了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我市的瑶族八宝被制作技艺、永州“异蛇王酒”传统酿泡技艺、抬阁(黄阳司扎故事)、过山瑶瑶歌、状元李郃的传说等5个项目进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新名单。至此,我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增加到17项。瑶族八宝被制作技艺
瑶族八宝被是流传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岭西瑶族地区的一种由妇女手工织成的被单。它是我国少数民族织锦工艺品中的一颗明珠,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民族织锦工艺精品。瑶族八宝被的被单上集合了八种不同的图案,犀牛望月、双狮抱球、麒麟送子、金龙出洞、丹凤朝阳、葫芦藏宝、蟠桃庆寿、富贵有鱼,应了八封之数,因而俗称八宝被。
由于八宝被具有织绣方法特别、生活气息浓厚、图案花纹多样美观、构思设计奇巧、制作技术精细等特点,它广泛应用于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它承载着重要的民俗事象,因而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它体现着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反映了瑶族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因而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价值。永州“异蛇王酒”传统酿泡技艺
永州“异蛇王酒”继承传统蛇酒酿泡技艺,主要以尖吻蝮蛇(五步蛇)、银环蛇、蝮蛇、眼镜蛇、乌梢蛇,配以名贵中草药,采用50度优质纯米酒为基酒,严格遵照祖传秘方,采用活蛇入酒浸泡之技术,经二至三年窖藏而成。
永州“异蛇王酒”对风湿、类风湿、心脑血管硬化栓塞、脑萎缩、肿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微循环血流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均有奇特的疗效。永州“异蛇王酒”荣获国家、省农博会、林博会多项金奖。其酿泡技艺的核心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抬阁(黄阳司扎故事)
扎故事又叫扎台戏、故事柜。主要流布于永州市冷水滩区黄阳镇周遭数十里的乡村。是每逢五月端午举办龙舟赛事期间,举行的一种传统体育、游艺杂技活动,其往往与踩高翘、跑龙船、打腰鼓等游艺活动相结合。
《黄阳司扎故事》始于明洪武年间。据传朱元璋在湘征战,杀人甚多,其母再三善言劝阻无效,毅然在“零陵府”黄阳司处,现永州市冷水滩区黄阳司镇娘娘庙内出家。洪武登基后,每三年派大员前往娘娘庙拜庙奉香,当地百姓也具酒醴鼓乐相随往拜。遂形成三年一度的民间艺术庙会。到清代,又演变为每年端午,周遭十余里的乡村和黄阳司镇的六街九巷各扎一台“故事”上街赛艺的盛大庙会。过山瑶瑶歌
过山瑶瑶歌,相传产生于晋代,形成于唐宋之间,明清时期广泛流入蓝山瑶区,距今已有余年历史。过山瑶瑶歌,是瑶族人民抒情言志的口头诗歌,是瑶族人民心声的流露,亦是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他们为了争得“见官不下跪、种田不纳税”的生存权利,虽然“岁岁泪煮苦菜公”,也充满着“瑶人只识山和水,不知衙门在西东”的浪漫主义色彩。
过山瑶瑶歌,是瑶族人民自己创造、自己传唱的即兴创作。它通过家庭祖传、族群交流的流传方式和代代相传的手抄本以及“盘王置天又置地,三妹置词又置曲”的神话推动着本民族信仰文化的发展,亦是本民族精神支柱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过山瑶瑶歌在本民族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状元李郃的传说
状元李郃的传说是以湖广首位状元、即唐代状元李郃的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口头文学,主要流传于李郃的故乡永州市宁远县湾井镇以及附近的冷水镇、水市镇、九疑山瑶族乡。
李郃是江南第一村下灌村人,他不仅是湖广首位状元,也是湖南在唐代的唯一状元。李郃是湖湘大地的一位历史文化名人,状元李郃的传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史学价值。他不计个人得失、上疏上第的壮举,以及发明叶子戏教化百姓的举措,是对舜德文化的完美诠释,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深深地印刻在百姓的心里,对其进行保护,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本期编辑:钟苗菀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pz/9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动物世界那些事28蜈蚣土鳖虫龙骨
- 下一篇文章: 百分百根治特效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