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南开孙药师”,用于医药科普,供参考。治疗慢性荨麻疹,这3个西药,5个中成药,您一定要知道: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特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可伴有血管性水肿。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6周。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荨麻疹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急性发作,避免病情反复。一方面要培养患者的自我意识,认识到疾病规范治疗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消除诱因或可疑病因,有利于荨麻疹的自然消退,避免反复;另外,要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并规则使用,以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今天孙药师为大家介绍3个西药,5个中成药:一、西药:1、地氯雷他定:是一种非镇静性的长效组胺拮抗剂,具有强效、选择性的拮抗外周H1受体的作用,具有抗过敏、抗组胺及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初期及进展期多个环节炎性介质如IgE、IL-4、IL-17、IL-33等的产生及释放,减少嗜酸性粒细胞趋化、黏附和超氧化物的产生。因其口服后不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故可选择性阻断外周组胺H1受体,具有H1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及抗胆碱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可有效控制风团和瘙痒发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奥洛他定:是一种相对选择性组胺H1受体阻滞剂及肥大细胞膜稳定剂。Ⅰ型变态反应的本质是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再次接触变应原后,释放生物学活性物质(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缓激肽、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引发临床超敏反应症状。本药能稳定肥大细胞膜,防止其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同时又能阻滞组胺H1受体,拮抗组胺的作用,从而拮抗神经源性瘙痒、降低抗原提呈细胞功能,是目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可有效改善风团、红斑、瘙痒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3、左西替利嗪:为西替利嗪的活性对映异构体,是口服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能够减少细胞内炎症因子的产生;稳定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膜,从而减少细胞内炎症介质的释放,还可以抑制嗜酸粒细胞的游走、活化。无明显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作用,中枢抑制作用较小。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可有效治疗患者的红斑、风团、瘙痒及血管性水肿等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二、中成药:1、防风通圣颗粒:组方为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炒),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功,用于肠胃实热型慢性荨麻疹,症见风团色泽鲜红,风团出现与饮食不节有关,多伴腹痛腹泻或呕吐胸闷,大便稀烂不畅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濡数。2、玉屏风颗粒:组方为黄芪、白术(炒)、防风,具有益气固表之功,用于气虚肌表不固型慢性荨麻疹,症见风团色泽淡红,或者与肤色相同,反复发作,迁延数月乃至数年不愈,或劳累后加重;伴有头晕心慌,神疲乏力,唇色白,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3、肤痒颗粒:组方为苍耳子(炒、去刺)、地肤子、川芎、红花、白英,具有祛风除湿止痒之功,用于风湿热引起的慢性荨麻疹,症见风团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常伴神疲乏力、口干渴、两目干涩。4、皮敏消胶囊:组方为苦参、苍术、防风、荆芥、蒺藜、白鲜皮、蛇床子、苍耳子、蜈蚣、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黄连、蝉蜕、地黄、牡丹皮、西河柳、紫草、地骨皮,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痒之功,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属风热证或风热挟湿证,症见皮肤灼热刺痒、搔后即随手起红色风团,时隐时现,部位不定,皮疹色红,随搔抓而增多和增大,遇热加剧,得冷则减轻,病程较久,反复发作,多伴心烦,夜间发作较重。5、乌蛇止痒丸:组方为乌梢蛇(白酒炙)、防风、蛇床子、关黄柏、苍术(泡)、红参须、牡丹皮、蛇胆汁、苦参、人工牛黄、当归,具有祛风,燥湿,止痒之功,用于风湿热困的慢性荨麻疹,症见皮肤风团色红、时隐时现、瘙痒难忍,或皮肤瘙痒不止、皮肤干燥、无原发皮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pz/1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