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大多数人对蛇的恐惧可能源自灵长类动物的原始记忆。其独特的无足、细长体型,甚至连累了同样体型的毫无伤害性的动物(如蚯蚓)。

因为怕蛇,很多人不敢去荒野。

上海有蛇吗?

当然有。而且不少。

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年出版的《上海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一书记载,上海调查到的蛇类有:赤链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红点锦蛇、黑眉锦蛇、赤链华游蛇、乌梢蛇、短尾蝮。其中短尾蝮是唯一有毒的。

短尾蝮

(供图:袁珂)

时过境迁,城市演变,蛇类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上海有蛇”仍然是肯定的。

我们为啥看不到蛇?

既然有那么多蛇,为啥我们平常却看不到蛇?

一方面,你可能没有到蛇出没的地方——人类喜欢的大部分地方,通常对蛇都不够友好。它们更爱荒野。

短尾蝮的生境

(供图:袁珂)

另一方面,“打草惊蛇”,蛇感受到周围的威胁,大部分早就开溜了。

所以,要想见到野生活蛇的机会是很少的。有的人可能在上海一辈子,也没有看到过蛇。

为什么倒霉的常常是短尾蝮?

但我们见到死蛇的概率可是高多了。

公路上的短尾蝮尸体

某个夏季的清晨7:00,在市郊某处公路上,短短2公里的路程,就找到了3具新鲜尸体,而前几天被压死的风干尸体遇到4具。新的问题产生了,这7具尸体,无一例外的都是短尾蝮(从它们较短的身体、尾部短而锐尖等特征可以非常容易地鉴别出来)。虽然这不一定是一个普遍规律,再加上生境的差异等,我们还需好好观察和分析。短尾蝮确实多,但它们这么容易中招,是不是有其自身的道理?

我们来看看蛇的习性吧。“打草惊蛇”,说明蛇对环境中的风吹草动非常敏感。长期的进化“引导”它们,“还是早点逃离这是非之地吧”。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只要不是威胁到守卫着卵的蛇,它们主动攻击人的可能性很小。

可是,短尾蝮却是另类,它们能在大型动物靠近时保持镇定。

不起眼的易拉罐里有玄机

(供图:袁珂;摄于年8月)

淡定的短尾蝮

(供图:袁珂)

夏季的清晨,草丛中仍闷热难耐,公路上却凉透了,蛇们趴在路面上纳凉。轰隆隆的车声逼近,其他蛇们夺路而逃,而淡定哥短尾蝮仍坚守不动,直至生命的终结——这是我想象的画面,事实不知是否真的这样,需要更多支持材料。躲在易拉罐中的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情况?

我们该怎么与蛇共存?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打草惊蛇失效,而潜伏在旁边的是毒蛇,那真的有点可怕了。我们该怎么办?

“把毒蛇斩尽杀绝!”——这显然不是人与自然正常的生态观。

“不去郊野了”——典型的因噎废食。

我觉得,走进自然的第一课必须是安全教育。既然有这样的蛇存在,那么充分了解它们的习性,不在没有足够防护的情况下贸然走进荒野,是需要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ls/1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