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三

夏鼎三先生,是我老家雅安的一个奇人。

(封面图文无关,仅为老照片。)

夏先生幼年时,父母便去世了,由家族寄养。

夏先生说,他十一岁的时候才进私塾,仅仅学了《三字经》和《论语》的《学而》《先进》两篇,便废弃了学业,因为太顽强调皮,老师不愿意教。

而族人也因为他太桀骜不驯,害怕惹出祸来连累自己,驱逐了他。

一开始,年幼的夏先生靠偷一些瓜菜来果腹,后来跟着一些无赖子弟,在江湖上游荡多年。

因为这个缘故,他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人情世故异常精通,而他的智谋心计,更不是常人能够比的。

20岁之后,夏先生一改往日恶行,当了一个卖菜小贩,不久便成了小康,十年之后,竟然成了雅安一带有名的富商,旗下拥有茶叶和布业两大商号。

当时嘉陵江和雅江两河流域的所有袍哥组织,都闻风而来,心想着这个人原来是江湖人物,现在这么富有,不如将他拥戴为四十八处公口组织的总舵手。

没想到夏先生改行之后,一改旧习,家里往来的都是读书人,而且对袍哥圈子深恶痛绝,早已绝交。

夏先生每每跟我们说,“你们千万不要加入袍哥组织,袍哥,就是匪徒的媒介啊!”

但是,因为夏先生当时经营的茶叶,经常采购于嘉陵江和雅江一带,如果一口回绝了这些袍哥的请求,恐怕对生意不太好。

所以,他权且答应了,后来又借故将总舵手一职委托给组织中比较杰出的人,并且捐资了相当的财物。

夏先生对家里人说,“他们拥戴我,为的就是这些财物啊!”

从此以后,夏先生敬重名士,虚心下问,自学医术。

不到一年,竟能通达《陈修园医学二十种》(陈修园是清代著名医学家),给人开方子治病,屡有奇效。

民国初年,西征军统帅是川督尹昌衡。

西征胜利后,尹昌衡迫切地想要在西南一带奠定自己的政治经济基础。

于是,尹昌衡把当地的名流富室召集于一堂,共商大计,如天全的经学家杨兰高、雅安的余解元(科举时解元)也在其中。

夏鼎三先生在这样人才济济的大会上,声如洪钟,侃侃而谈,发言精辟又典雅,十分中肯。

尹昌衡对左右的人说,“这次大会上,只有这个人算得上西南的奇才啊!”

于是,尹昌衡聘请夏鼎三先生为军府的高等顾问,川藏茶叶公司成立后,又推任他为经理。从此,鼎三先生便成了尹府的入幕之上宾了。

我因为家贫,十三岁废读学商,受业于夏鼎三先生门下,奉他为师。

拜师之日,先生对我说:“数年来我各号收徒,都是由儿辈来带的,但你幼年丧父,又能断文识字,我特地破例,亲自收你为我的最后一个门人。我呢,是没什么技能传授给你的。但孤臣孽子之心,其志多刚毅愤发,我就是凭借这股志气发愤图强,才有了今天。你的身世,和我相似,所以我也用这句话来勉励你。你当知道,‘有志者事竟成’。”

(注:孤臣孽子,成语,指孤立无助的远臣和贱妾所生的庶子,引申为不容于当政者但心怀忠诚的人。)

我私下想,先生的谈吐完全没有商人口吻,比我学校的国文老师更胜一筹。从此便十分敬重先生了。

先生有空的时候,就会谈起过去的经历。

不愧英雄能本色,即使是从前偷猫盗狗之事,他也一点也不隐讳。

先生常说,他一生不信神奇鬼怪,只相信金钱万能。

然而,平生只有一件事,确实很神奇:

那是他十三岁时,打算去康定赌场谋生活,为了行程快捷,徒步穿越大相公岭。

走到“牛屎坡”道中,他身无分文,饥肠辘辘,走都走不动了。

当时路边的小馆子,正出锅热气腾腾的玉米粑。夏先生就坐在路边的磐石上休息,盯着对面的动静,寻思找个机会偷粑充饥。

不多会,一顶轿子从西边过来,轿夫嚷嚷说,“嘿!这个乌梢蛇昂起脑袋挡在路中间,要咬人的样子,真是吓死人了!”

跟着又接连来了两顶轿子,每一个轿夫都这么说。

夏先生心想,乌梢蛇挡道有什么好怕的?我去杀了它煮来吃得了。

于是赶紧起来往西边走。

没想到一看,横在路中间的哪里是什么乌梢蛇嘛!明明是一串青铜钱。

当时的青铜钱,一串有一千文。夏先生赶紧捡起来,裹住拴在自己腰上,从此就以这串钱作为沿途费用。

直到他到了康定,都还剩下数百文钱。

(《夏鼎三》一文,篇幅较长,于是打算分作上下两篇来白话。以后的长文也打算这样分段白话。)

(顺便在这里感谢一下之前点我文末广告的读者们,让我又多了一点点收入。^_^)

赞赏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ls/10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