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萍乡人诗画般的童年,尽显赣西乡村风情。

勾勒二十四节气自然情怀,传播传统文化知识。

新书《二十四节气里的少年》出版

出版最近,我的第16本个人著作《二十四节气里的少年》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发行。按照惯例,发个消息,卖几本签名本。打扰各位,实在不好意思。

这本书延续了我近年来致力于通过文字构建一个独具风情的“赣西”(以龙潭村和龙背岭等小地域为代表)文学地域概念的追求。依旧以《放鹅少年》中那个李子为主人公,此时他已经读六年级、七年级了。去年有读过《放鹅少年》的朋友对我说还有好多萍乡乡村童年趣事没有写进去,我当时回复说这是个系列,计划写三本。现在,建议大家可以再尝试看看这本《二十四节气里的少年》。

全书分为二十四个篇章,以赣西萍乡为创作背景,构建出一个独具赣西风情的龙潭村。配以精美的插图和诗意化的节令表述,将乡村童年生活与萍乡古老节俗完美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少年情趣完美结合。这本书算是自然文学的范畴,以发生在二十四节气日子的散文化小说为线索,展现了趣味盎然、丰富多彩的乡村孩童生活。读者从中不仅可以了解、感受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二十四节气”的古老魅力,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们观察生活、探索自然的兴趣爱好。

感谢出版社和江西省教育厅,在省教育厅5月19日印发的《关于举办年中小学生假期读好书活动的通知》文件中,省教育厅将这本《二十四节气里的少年》列入了推荐书目,向全省中小学生推荐。这是我的习作第三次(连续三年、三本书)入选这一推荐书目。

我自信,这是一本很多父母读完之后会愿意推荐给自己孩子阅读的书。散文一般的笔调、诗歌一般的情景、妙趣横生的故事,融可读性与知识性与一体。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青年能够从中重温自己的童年,00后的小朋友则可以从中找到迥然不同的童年趣味。

样稿

节选

小满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此时,雨水丰盈已近“小满”状态。小满是个带有神性的节气,这个节气的到来是收获的前奏,蚕虫和蝴蝶都在准备经历一场神奇的嬗变,植物也发育到了转折的阶段,一些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饱满。过了这个节令,盛夏就要到来了。大千世界,生机盎然,浓绿浅绿不一的农作物,让小满成为一个葱翠的时节。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满物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小满美食:枇杷初熟,青梅酸甜,荔枝当季。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蛇啊蛇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小满节气的时候,龙潭小学六年级的生物课本正好讲到蛇类。李子他们班上的老师在讲课之前,反复提醒大家不要跑到山上去,以免被蛇咬伤。生物课本上说,蛇是一种群居动物。为了形象地说明蛇的群居性,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说前几年龙潭村有个村民在山上挖土时不小心挖出来一条蛇,村民顺手拎着锄头就将这蛇给打死了。可是,一转身,发现草丛里又爬出来一条蛇,他壮着胆子将这条蛇又打死了。可是,他很快发现自己刚才打死第一条蛇的地方,从挖开的土坑里爬出来一大群蛇。这个村民以为是惊动了蛇神,它显灵驱使了蛇群甚至使这山上的蛇打死了又活过来,吓得将锄头一扔,火急火燎地赶紧逃跑,回家后还在不停念叨着蛇神恕罪蛇神恕罪。老师举这个身边的例子告诉学生们,并不是蛇神显灵,而是因为蛇是群居的,蛇窝里出现一条蛇,往往可能附近有一群蛇。听了这个故事,李子咬着嘴唇默默不语,也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发出“啊”“哈”之类的感叹词或者倒吸一口气的声音。因为,故事里这个村民,是李子的父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李子也在那片山坡上跟着父亲一起挖土。就是那一次的经历,加剧了李子对蛇类的恐惧。龙潭村的孩子们,除了怕鬼之外,最怕的可能就是蛇了。虽然村子里几乎很少听到哪个村民被蛇咬伤的消息,但对蛇类的恐惧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大家遇到蛇,都是远远地躲开。实在避不开,就会吆喝着找石头、锄头之类将蛇打死。…………小满节气的时候,是蛇类活动最活跃的时节。它们在惊蛰之后从冬眠中苏醒,现在已经渡过了一段时间,食物也充足了。但是天气又太热,蛇类也喜欢找阴凉的地方休息,所以喜欢爬到村民们的房子里。可以说,龙潭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过一两次家里进蛇的经历。甚至,有的蛇根本就赶不跑,它就在家里的阁楼上安家,年年夏天都在主人家眼前露面几次,到了冬天,就缩在阁楼的角落里冬眠。这种蛇,被大家称为家蛇,龙潭村的人们认为这是守护家宅的生灵。说来也奇怪,家蛇的性情似乎都很温顺,只要你不去惹它,它自然也不会咬人。就这么着,一家人与一条蛇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安无事地生活下来了。增华家里的屋后有个水沟,从小满节气前后开始,每天傍晚七八点钟的时候,都会有一条两米多长的乌梢蛇到水沟里洗澡冲凉。洗完澡后,再顺着坡爬到后山的草木深处。它每次出现都那么准时,仿佛到增华家屋后的水沟里洗澡已经成了这条蛇的一种生活规律。老人们说,乌梢蛇的洗澡水有神奇的治病效果。不过,考虑屋后水沟里的水实在太脏了一点,没有谁真去舀一碗试试效果。……………………还有一次,一条毒蛇不知道怎么从增华家的厨房窗户里探了个头进来,半截身子正对着炒菜的铁锅。这可将正准备伸出锅铲炒菜的增华母亲吓了一大跳。她尖叫了几声后,将左邻右舍都吸引了过去。大家看着缓慢溜进厨房灶台上的大蛇,一番议论后认定这不是家蛇,也不是某位祖宗化身回家,于是抄起火钳和木棍,几下就将蛇头砸烂了。增华用长竹篙挑着被打死的蛇扔到门口,李子凑过去看了看,这蛇足足有两米多长。这条蛇后来被人们剥了皮,在空旷的室外架起锅煮成了蛇肉羹。为什么煮蛇肉要在室外呢?李子问母亲。母亲告诉李子,因为蛇和蜈蚣是对头,加上蛇肉太香了,如果在厨房里煮,万一不小心忘记盖锅盖了,趴在屋顶上的大蜈蚣就会垂涎三尺,那蜈蚣口中的毒液滴落到了锅里,吃了可是会毒死人的。…………在龙潭村,关于蛇会复仇的说法几乎人人都深信不疑。复仇的蛇有神奇的本领,甚至有的蛇还可以跑几十里路来找当年打伤自己的村民复仇。大家都说,村子里曾经有一个老人夏天睡觉时半夜醒来,发现从蚊帐顶部的破洞里垂下来一条毒蛇,离他脸上只差大半尺的距离了,狰狞的蛇头张开似乎想要咬人。老人吓得屁滚尿流滚下了床,点上灯认真一看,那蛇还在拼命地往蚊帐里钻。幸好蚊帐的破洞只有杯口大,而那蛇的身体中段不知为什么就像蚯蚓一样有一个圆环状鼓起来的瘤状疤痕,恰好卡在了蚊帐的破洞处过不来。老人左看右看,那蛇的体型、颜色和大小看上去似乎有些熟悉感。原来,这老人在一个多月前在路边遇到一条毒蛇,用锄头铲了一下,将蛇的身体从中下部差点铲成了两截。老人看着这蛇只剩下一点筋骨相连,想来应该已经被打死,没有细看就离开了。想不到一个多月后,这蛇的伤好了,被锄断的部位结痂留下一个疤痕,竟然准确地找到了老人的家里来复仇。这个故事几乎龙潭村的每个大人都知道,但李子细问起来究竟是谁家里的老人,具体是哪一年的事情,大家又没有一个可以准确地回答出来。到最后,大家只是告诫孩子们,遇到蛇要躲开,躲不开要打蛇时一定要打死,否则打蛇不死,就会反受其害。为了避免后患,龙潭村的人们打死蛇之后,一般都会扔进火堆里焚烧。据说,蛇平时是没有脚的,但焚烧时会露出隐藏的蛇脚来。大家还具体说出蛇脚是什么形状,在蛇身体的什么位置。这样的说法有鼻子有眼。不过,李子围观过几次焚烧死蛇,只看到蛇腹部的皮肤在火焰中被烧得开裂,并没有见到从中露出爪子状的蛇脚来。在龙潭村,还有一种人,专门以抓蛇卖钱为生。据说,他们抓蛇专挑毒蛇和大蛇,越毒、越大的蛇卖到城里越值钱。小满过后,李子经常可以看见这些穿着厚厚布衣的男人拎着蛇皮袋到山坡上、田岸边转悠。龙潭村的大人们都说,蛇太懒了,它们不会自己打洞,一般都是吃掉老鼠后把老鼠洞作为自己的巢穴。因此抓蛇的人除了在草丛里抓捕外,更多的时候是在田埂和坡地上找到蛇的洞穴,用锄头挖开后再将里面的蛇抓住。据说,有的抓蛇人还有特殊的本事,他们会呼唤蛇,到了山上,念几句神秘的咒语,做几个奇怪的动作后,就可以将附近的蛇都唤过来,形成可怕的一群。若是再念几句咒语,还可以命令一条蛇笔直地平躺在竹杠上,或者是让蛇圈成一团,一动不动地在太阳下晒,一整天都不动,仿佛是凝固了一般。到傍晚时,抓蛇的人念几句咒语,一挥手,这蛇又自己蠕动起来爬走了。他们也不怕蛇咬。抓蛇时一时失手被蛇咬了,往往也只是在掌心里吐口唾沫,“呔”的一声往伤口处一拍,就算处理完毕。类似的神秘蛇事太多了。龙潭村曾经有一个很有名气的捕蛇人,一般抓蛇人不敢抓的毒蛇他都是手到擒来。几十年里,他抓了很多大蛇,从来都没有失手过。但后来60岁生日那天,在门口稻田里抓了一条才一尺多长的小蛇,不小心被咬了一口,任他怎么施法和用药都没用,当场就毒死了。村民们都说,因为是抓捕生灵去换钱,抓蛇的人往往不得善终。有一次,一个外乡的抓蛇人在李子家门口停下来,向他借了一把剪刀,捏住刚抓住的一条毒蛇的脑袋,将张开的蛇嘴里尖利的蛇牙给剪掉了。剪完蛇牙后,抓蛇的人说,龙潭村的好蛇太少了。对于这个说法,李子很不以为然。他在心里默默地反驳:这可怕的动物,难道不是越少越好吗?还有,什么是捕蛇人眼中的“好蛇”呢?是能卖更多钱的毒蛇吗?再说了,龙潭村的蛇可真不少啊。李子就曾近距离遭遇过很多次。…………不过,龙潭村里一个跟着父亲入赘过来的少年后来用自己童年的经历佐证了外乡捕蛇人的说法。他告诉李子,在他原先生活的那个山村里,蛇实在太多了。多到什么程度呢?有时候睡觉的时候早上起来,翻开被子,呀,一条蛇盘在枕头边。原来,头天晚上这蛇在枕头上陪着自己睡了一晚上呢。还有的时候早上起来一穿鞋,鞋子里面多了一条蜷缩的小蛇。白天小孩子跨过家里的门槛,门槛下面的暗影处躲着两条蛇;晚上关大门,木门栓上挂着一条蛇。你们不害怕吗?李子问他。那个比李子稍大几岁的少年告诉他,他们过去所住的那个山村里的孩子们都不怎么怕蛇,因为天天跟蛇打交道,自然也就没有那么恐惧了。听他这么一说,李子觉得好庆幸自己生活在了蛇比较少的龙潭村。(有删节)

《二十四节气里的少年》

江西高校出版社年5月出版

购签名版可直接赞赏25元并留地址,包邮

因为出版社发行安排的原因,6月10日才发货

也可加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gn/5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