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30904/4250130.html

在上海市区长大,野生的蛇我几乎没见过,有过接触的都是一些人工繁育的球蟒、玉米蛇、王蛇等。

在与朋友前往泰国KhaoSok国家公园考察过程中,爬行纲有鳞目的小动物除了上篇中那些蜥蜴亚目Lacertilia的小蜥蜴,其他的就是蛇亚目Serpentes的蛇了。其实我们还看到了一些龟鳖目Testudines的小动物,但距离太远没有看清就不记录了。

蛇亚目Serpentes又分为真蛇下目Alethinophidia与盲蛇下目Scolecophidia。盲蛇下目这次只遇到一种:一条来自盲蛇科Typhlopidae的小蛇。而真蛇下目一共遇到了两个科:游蛇科Colubridae与闪鳞蛇科Xenopeltis。刷夜路时路上也有些许蛇被车辆压死,尸体已经无法辨认。

盲蛇科Typhlopidae

盲蛇科的包含大约18个属,多种盲蛇,成体体长在11cm-95cm之间,可以说是蛇中的小不点。在国内它们也有着广泛分布,但我是从未见过。也有可能我见过很多,却全被我当蚯蚓了。

勾盲蛇Indotyphlopssp.

(图源:谷歌)

在树林中掀开一块废弃的布袋本想看看下面有没有蝎子,却发现了一个蚂蚁窝和一条大约10厘米的勾盲蛇。它可能想溜入蚂蚁洞中吃卵和蛹。若不是朋友指出那是条盲蛇,我真的把它当成蚯蚓了。它们尾部有一枚细小的尖鳞,在遇到危险时会用这枚尖鳞刮刺捕食者。当我把它拿在手中观察时,它也展现了这种行为,可由于体型太小,无法对人构成伤害。

游蛇科Colubridae

游蛇科算是在蛇亚目中包含物种数量最多的一个科,大部分我都不认识。

绿林蛇Boigacyanea

(图源:谷歌)

作为一种树栖的夜行蛇,我们夜里在树枝上发现了它。林蛇在英文中被称为cat-eyedsnake,即猫眼蛇,夜里它们瞳孔放大,因此显得眼睛很大如同猫眼。

犬牙林蛇Boigacynodon

(图源:iNaturalist)

没见到活的却先让我见到了新鲜的尸体。在深夜回酒店路我们上遇见一个当地人戴着头灯提着钢叉。走进才发现他叉着一只体长约为一米五的犬牙林蛇。由于蛇离他家太近,出于恐惧他只好将蛇杀死。看着尸体我感觉很可惜与无奈。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黑网乌梢蛇Ptyascarinatus

(图源:flickr)

这条蛇算是这趟考察中遇到体型最大最凶的蛇了。虽然无毒,可它的速度与暴躁的性格真的不好惹。朋友将它抓住给我看,随后放生,十秒不见踪影。以前就有人告诉我蛇的速度很快,但真没想到会这么快。

过树蛇Dendrelaphissp.

(图源:iNaturalist)

这趟考察中遇到的那些过树蛇可以算是颜值最高的。对于没有捉蛇经验的我来说,过树蛇无毒,再加上它们温顺的性格与非常快的速度成为了合适的练手对象。在朋友帮助下我抓了两条看了看后放生。捉蛇的理我懂,可它们窜这么快我根本瞄不准啊。

标准的错误示范:看似控制住了蛇,却并没有控制其头部与颌。若是我这么捉那条暴躁的黑网乌梢,医院缝针;若是这么捉毒蛇,坟头草估计该发芽了…

洞穴黑眉Elaphet?niura

(图源:CalPhotos)

洞穴黑眉是黑眉锦蛇Elaphet?niura的一个亚种,在泰国看到的这只是哪个亚种我不是很确定,有可能是Elaphetaeniuraridleyi。这种蛇算是朋友这趟考察特意想找的蛇之一。为了寻找它,我们几经周折进入了一个蝙蝠洞,那里可以观察到洞穴黑眉在岩壁上捕食飞过的蝙蝠。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漂亮的蛇,爬完全没路的山,进入原始洞穴。

洞穴高处岩壁上的洞穴黑眉(图源:小鱼)

闪鳞蛇科Xenopeltis

顾名思义,这个科的蛇鳞片闪闪发亮。

闪鳞蛇Xenopeltisunicolor

(图源:Pinterest)

白天这些蛇会躲在洞穴、土壤或落叶中,夜里它们出来活动。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被它彩虹色的鳞片吸引。虽然是凶悍的捕食者,在受到危险时它们却并不会咬人,于是又变成了我的练手对象。奇怪的是,小蜥蜴们遇到危险都会有张嘴咬的本能反应,居然有蛇没有这样的本能。

又是一个标准的错误示范…感谢不咬之恩

有朋友问过我有没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可以准确区分所有毒蛇和无毒的蛇。很遗憾,没有。这些爬行动物总是给人带来各种例外与震惊。区分毒蛇与无毒蛇的方法倒也很简单:认出所有蛇。

对于蛇的恐惧完全可以理解,但实际上蛇并没有我们说的那么邪恶与丑陋。蛇也很怕人。小时候在纪录片上看别人考察时捉蛇,对那些人很是敬佩。亲自体验过后才知道,捉蛇比想象中的还难,自己完全低估了蛇的速度。捉蛇时想直接控制住头部需要的不仅仅是瞄准,而是预判:预判好它们的行动方向,是打算逃跑还是扭头反击。而怎么才能预判准,那只能靠经验积累与对每种蛇的了解了。

这次也亲自体会了蛇在遇到危险时排酸的高明:既可以减轻身体重量,方便逃走,又可以靠臭味驱赶走捕食者,因为真的太臭了。每种蛇的臭味还有不同:黑网乌梢蛇和盲蛇的臭味难以形容,尤其是黑网乌梢蛇那味道我不想再闻第二次;闪鳞蛇会有一股浓烈的葱味儿;像过树蛇这种无毒、高颜值、排酸没什么味道、还不怎么懂得张嘴咬人的蛇堪称蛇中楷模。

这些蛇只是KhaoSok国家公园那一片的冰山一角,不一定每种都符合审美,但第一次在野外与这些生命相遇,内心的兴奋还是难以抑制。我看了那么多居然觉得有点不甘心,因为还想看那里的网纹蟒、眼镜王蛇、铠甲蝮...

对了,国内大部分蛇都受法律保护,私捕或饲养一只就违法。在没经验,未有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请勿擅自捉蛇。

小鱼补充记录两种:

沙巴竹叶青在当地比铠甲蝮更容易见到。小个体有深色纹路比较容易辨识。

红头环蛇Bungarusflaviceps

总所周知的全村吃饭蛇,我只是没有想到这种蛇可以到如此大的体型,记录上有两米,我见到的个体有一米五左右,颜色还如此惊艳,真的非常震撼。

(图源:维基百科)

朋友拍摄了我和红头的互动,过分刺激,就不放出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shens.com/wssgn/6478.html